秋播是防治和治疗冬小麦病虫草害的关键期间之一,不仅能抑制病虫草为害,还可减少冬后病虫草源,下降化学农药利用量。
种子药剂处理
播前对冬小麦种进行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是防治和治疗地下害虫和预防冬小麦种传、土传病害以及秋苗期白粉病、叶锈病、麦蜘蛛、灰飞虱形成为害的重要方法,也是保障小麦全苗、壮苗的关键办法。各区要按照本地病虫出现状况,科学调解包衣或拌种药剂种类, 保证冬小麦“白籽”不下地。
包衣杀虫剂和杀菌剂配方可选用30.8%吡虫啉+1.1%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每千克种子用量6毫升;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复配60克/升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每千克种子用量分别为4.8克、0.5克;噻虫嗪70%种子处理可分散粒剂复配60克/升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每千克种子种衣剂用量分别为4克、0.5克;拌种杀虫剂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杀菌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杀虫剂和杀菌剂可混在一起药液拌种,堆闷4~6小时,晾干后播种。辛硫磷拌种要小心避光操作。
苗期病虫草害防治和治疗
秋天麦田杂草小抗药性差,是化学锄草的有利时机,可按照田间杂草产生状况适期开展化学锄草。化学锄草应该在小麦分蘖期早先、杂草2~4叶期进行。对以播娘蒿、荠菜等越年生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可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或75%苯磺隆干悬浮剂1克防治和治疗;以雀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可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4克防治和治疗。当麦田麦蚜、灰飞虱出现严重,达到防治和治疗指标时,要准时进行药剂防治和治疗,避免其对麦苗的危害和传播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