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把马铃薯提升到主粮地位,我省马铃薯的栽培面积也在逐步扩增,特别是我省水稻主产区冬闲田面积很强,农户栽培马铃薯便是一个加强收益的不错选择。近年来,马铃薯栽培收益相对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户栽培积极性。
栽培面积在扩增
从马铃薯栽培区域来说,我省从南到北都有分布,但规模化栽培重要集中在亳州、阜阳、宿州、蚌埠、滁州和六安等地。最近几年,我省马铃薯栽培面积展现逐年加强态势,2016年省农委安排了5个稻田马铃薯示范县,2017年省农委将稻田马铃薯示范区域扩展到定远、肥东、怀远、舒城、桐城、郎溪等6个市县,其中在定远、舒城、怀远建立马铃薯种植模式核心示范片,在桐城、肥东、郎溪建立种植模式辐射推广区,示范推广工厂育秧棚室早春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冬闲稻田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和冬闲稻田马铃薯稻草覆盖种植绿色轻简化种植技术。
省农科院脱毒薯类研究中心廖华俊主任告诉记者,我省水稻主产区冬闲田较多,下雨量适宜,自然下雨正好满意马铃薯成长的需要。同时,水量不多,又有利于实现机械化栽培。 2016年,我省马铃薯栽培面积约95万亩,其中稻茬马铃薯栽培面积约1万亩,初步预计,2017年全省马铃薯栽培面积将加强10万亩以上,其中稻茬马铃薯栽培面积或将加强到3万亩。
从全国状况看,国内马铃薯栽培区域重要分布在内蒙、宁夏、甘肃、陕西以及云贵川等中西部地区。目前,国内马铃薯栽培面积8000多万亩左右,估计到2020年,马铃薯的栽培面积将扩展到1.5亿亩,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适时播种合理施肥
廖华俊告诉记者,稻茬马铃薯最佳播种期间在每年元月中下旬,这样能够赶在5月中下旬提早上市。在品系选择上,农户可选用结薯早、块茎膨大快,高产、优质、抗病的早中熟马铃薯品类,如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5号、中薯8号等。
农户切块前应精选种薯,剔除病薯、烂薯、杂种薯、畸形薯等不符合种薯质量标准的薯块。种薯切块时,每个薯块要有1—2个芽眼,单个薯块重量30—50克。切好的薯块摊放在室内晾至切面愈合,或放入中性滑石粉中拌种促使刀口愈合,亦可用药剂进行拌种如扑海因50毫升+高巧20毫升/100公斤种薯,或安泰生100克+高巧20毫升/100公斤种薯。
廖华俊特别提醒,播种前要对深翻后的土壤旋耕一遍,做到土碎地平。整地可由机械或人工完成,采取地膜覆盖起垄种植模式,单垄单行种植时,垄宽60厘米、垄高20厘米、沟宽30厘米;单垄双行种植时,垄宽80厘米、垄高20厘米、沟宽30厘米。农户若采取稻草覆盖种植时,马铃薯栽培畦宽120厘米、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马铃薯播种和覆盖稻草结束后,用开沟机进行开畦间沟和稻草上培土。
在肥料施用上,栽培马铃薯基肥要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马铃薯一般基肥施用量占施肥总量80%。每亩结合耕地施有机肥30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0——20或15——12——18)70—80千克、硫酸锌1.2kg、硼酸1千克。有机肥耕地时撒施,复合肥一一些结合耕地翻入耕作层,一个别在播种前开沟时集中沟施。追肥以无机肥为主,施用量占施肥总量的20%,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5kg,硫酸钾16kg。
当马铃薯植株大个别茎叶由绿转黄,块茎成熟,是最佳收获期间,农户可依据产量和市场价格,提前收获,提早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