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的农场。在北京昌平有一家差别的农场,这里的蔬菜种类多达86种。农场的蔬菜无农药、无化肥、无激素、无保鲜剂,农场收菜后急速送达顾客家中。最主要的是,农场的每个棚室内都安装有多个摄像头,顾客能够经过手机软件和小顺序看到农场里的一举一动。节假日还能够参加农场的线下体验运动。
农场的主人姚一波,原本是一家上市企业的CEO,为了给女儿供给安全、健康的辅食,他居然跨界当起了农民。
2016年,农场建立,姚一波使用互联网思维,开发手机APP,推出了自己的现实版“开心农场”。他将农场的土地按块租给顾客,每块土地10平米,每块最多可种16种蔬菜,农场协助顾客打理菜地。这样的新型农场运营模式依靠谱吗?顾客能买账吗?
还别说,这类新颖的运营模式,很快就吸引力大量顾客。但是,问题也很快形成了。由于种类太多,面积太小,工人没法管理,顾客吃菜也总是有断档,顾客大量流失。
而高额的物流成本也让姚一波压力巨大,到2017年底,农场不仅没赚钱,反而亏损一大笔钱。面对如此状况,姚一波该怎样开动脑筋,转变思路呢?
2018年1月,姚一波决意放弃“开心农场”模式,转为“共享农场”模式,全部地主打破一块地10平米的界限。转变模式之后的农场还能赢得顾客的认可吗?
经过客户画像,姚一波将农场的目标客户定位在宝爸宝妈,那么他又该怎样精准推广才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呢?
经过在流量巨大的电商平台上开设旗舰店,以及小顺序推广,农场推出各种体验套餐,吸引了不少顾客。那么这些新来的客户,又该怎样维护,并转化为消费稳定的会员顾客呢?
经过线上导流,线下体验,很快,客户量快速加强。客户原本是按块租地,现在集中起来兼顾规划,又该怎样满意客户的需求呢?敬请收看本期【农广天地】——《不同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