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团近年来制种玉米面积的逐步发展,几种常见玉米病虫害(玉米瘤黑粉病、红蜘蛛、蚜虫、玉米螟)产生较为普遍。对制种玉米的产量及质量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影响,经过近几年的综合防治和治疗,以上病虫害在我团基本得以抑制,现将玉米瘤黑粉病、红蜘蛛、蚜虫、玉米螟防治和治疗办法介绍如下。
1.玉米瘤黑粉病
1.1症状特性及发病规律此病是局部侵害病害,凡具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个别幼嫩组织,如气生根、茎、叶、雄穗、雌穗等都能够被侵害发病,产生大小形状差别的菌瘤。雄花大一些或一些小花出现长圆形或角状菌瘤;雌穗发病在果穗上半部或部分籽粒上出现菌瘤,严重的全穗发生大的畸形菌瘤。菌瘤外表是一层银白亮膜,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早先遂渐变为灰白色,后期变为黑灰色,最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即冬孢子)。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中、地面、粪肥上及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害源。种子表面带菌对病害的远距离传播有一定作用。此外,病菌也能从伤口侵入。冬孢子在玉米生育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害,在玉米抽雄期蔓延最快,出现发病高峰,直到玉米成熟后停止感染。
1.2发病环境条件玉米在全生育期内都能够侵害瘤黑粉病,尤其以抽雄前后一个月内为盛发期,如遇干旱,又不能准时灌溉,酿成生理干旱,抗病力弱,利于发病;苗期高温多湿、人工去雄作业、虫害及暴风雨过后,酿成大量伤口,都会严重发病;连年制种田及高密植田或灌溉时间间隔长,酿成水分时少时多,以及偏施过多氮肥,都会削弱植株抗病力,使病害出现较重。品系抗性:一般紧凑型品类较抗病,披散型品系抗病差;硬粒玉米较抗病,马齿型次之。
1.3防治和治疗对策:防治和治疗此病采用减少菌源、选用抗病亲本为主的综合防治和治疗方法。
1.3.1减少病源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带出田外深埋;进行秋深翻整地,把地表上的菌源深埋地下,减少初侵害源;防止用病株沤肥,粪肥要充分腐熟。与非谷类作物轮做倒茬2-3年。
1.3.2使用抗病自交系用于生产,选用抗病品系,尽量选择紧凑型品系、硬粒型品类。
1.3.3化学防治和治疗:用含有粉锈宁成分的种衣剂包衣或拌种;在可见叶10—12叶喷施好立克3毫升/亩,喷施2次;或在玉米抽雄前喷50%多菌灵150克/亩或5%福美双150克/亩,防治和治疗1~2次,可有用减轻病害。
1.3.4增加种植管理,按照品系特点合理密植,提升田间通风透光性,防止偏施、过施氮肥;灌水准时,特别是抽雄前后易侵染期必需保证水分充盈;准时彻底防治和治疗玉米螟等害虫;人工去雄尽量不要酿成大的伤口,均可减轻病害。
2.玉米红蜘蛛
2.1症状及形成规律: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危害玉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子组织营养物质,致使被害叶子先展现密集细小的黄白色斑点,早先逐渐退绿变黄,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子粒秕瘦,酿成减产。玉米红蜘蛛成虫在根际土缝内潜伏越冬。早春气温上升后红蜘蛛出土,集中于个别杂草上取食、繁育,待玉米出苗后,再经过风吹、爬行等渠道,转移到附近的玉米苗上危害。高温、干旱、少雨条件下发作严重。
2.2防治和治疗办法:
2.2.1消灭越冬场所:准时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秸杆及田埂、排沟杂草,达到消除红蜘蛛寄主和越冬场所的成效。
2.2.2建立田间呵护带:在制种田四周及田埂、排沟杂草上喷施公用杀螨剂,出现呵护带,避免虫害向田间蔓延。
2.2.3种植防治和治疗:加强灌水次数,提升田间湿度,消除高温干旱红蜘蛛易发作的环境条件。
2.2.4药剂防治和治疗:玉米拔节期用3.8%阿维菌素1000倍液或哒螨灵800—1000倍液等公用杀螨剂在制种田四周及田埂、排沟杂草上喷施1—2次,发生呵护带;田间发现红蜘蛛为害后,喷药时应先从外围向中心病株喷施,不能来回串喷,避免虫害蔓延到全田。
2.2.5生物防治和治疗:在化学防治和治疗时小心呵护天敌。
3.玉米蚜虫
3.1玉米蚜虫可为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为害,抽穗后为害穗部,吸取汁液,妨碍成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在我团以玉米灌浆期为害最为严重。
3.2防治和治疗办法
3.2.1准时清理田间地头杂草。
3.2.2授粉结束后准时砍除父本行,加强田间通风透光,也便于进行药物喷施防治和治疗蚜虫。
3.2.3在玉米心叶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000头以上时,可用吡虫灵1000—1500倍液,或2.5%敌杀死2500倍液匀称喷雾,可有用防治和治疗蚜虫。
4.玉米螟
4.1、危害症状:玉米螟幼虫酿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产生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常常酿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形成早先,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个别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子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子粒,酿成严重减产。玉米螟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一些幼虫在杂草茎秆中越冬。
4.2、虫害产生的条件要素:上一代虫口基数的多少,是影响玉米螟危害轻重的主要要素。虫口基数大,在环境条件适宜的状况下,时而酿成严重的危害。玉米螟适于高温高湿条件下成长发育。玉米品系区别,被害差异很强,甜糯型玉米及茎杆含糖高的品系易被为害。
4.3、防治和治疗对策:
4.3.1清理田园,越冬代羽化前处理完田内玉米茎秆和穗轴。并清除杂草等越冬寄主,这是消灭玉米螟的基础办法。
4.3.2化学防治和治疗:在心叶末期应准时进行防治和治疗。可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2kg对5倍细砂,制成毒砂,撒在玉米心叶,可有用防治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