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白绢病重要危害茎基部。病部初呈褐色腐烂,并出现白色具光泽的绢丝状菌丝体及黄褐色油菜籽状的小菌核,严重时叶柄、叶子凋萎,最后干枯脱落或整株枯死。
合理施肥浇水订植前要施足腐熟有机肥。定值要选用大苗、无病壮苗。定值后3-4天选择晴天上午浇1次水,并准时排湿,直到门茄“瞪眼”再开始浇水追肥。茄膨大前需水少,不浇水,门茄膨大后需要水,要多浇水。一般随采收5-6天浇1次混水(即追肥水),然后再浇1次清水,浇水必需在晴天上午,小水勤浇,浇后中耕,使土壤透气,利于根系成长。按此法管理的5座温室,茄子白绢闰发病株率均在1%以下,而突击定值的8座温室病株率达10%-20%。
拔除中心病株中心病株是病害形成的信号,要准确识别,及早拔除,进行深埋或火烧,并用三石灰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1∶120比例拌细土,撒施病穴及周围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对病田可选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8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每667平方米加农用硫酸链霉素4克加15%恶霉灵水剂4毫升喷洒地表、灌穴或淋施1-2次,隔15-20天1次。
增加种植管理种植管理与病害形成有密切关系。要按大幼芽分别订植。选择晴天上午热土移栽,对移栽苗养分钵提前浇水,使土块成团,不分根。整地要过细,做畦平直,放腐熟有机肥,适期放风排湿,交换气体。订植穴用细土封实,早揭苦、晚盖苫,加强光照时间,阴雨天要揭苫,争取散射光等。采用这些管理技术,可促使植株长势好,提升抗病力。
来源: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