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雨的天气,酿成病虫草害严重高发,给防病治虫带来很强不便。那么多雨天气,打什么农药最合适?最佳的喷药时间是何时?是否要改变浓度?加不加辅助剂?以下四点用药堤防事项你不妨看看。
加入辅助增效剂
露天作物利用农药时,应选择耐雨水冲刷的,乳油等比较合适,这些农药在植株表面残留时间较长,而粉剂、水剂等则相对较差。许多作物种类,叶子表面存有绒毛或较厚的蜡质层,如玉米、大葱、姜、芋头等,药液在绒毛、蜡质层上容易产生液滴,不能全面接触植株叶子表面。可将洗衣粉、茶枯浸出液等有粘附作用的物质加入农药中,能增强农药在作物及害虫虫体上的附着力,从而提升防效。对策是:每50千克药液中加洗衣粉剂50-75克,搅拌匀称后准时喷施。小心最好现配现用,不可久置。洗衣粉、茶枯浸出液一般不宜与酸性农药混用。
选择恰当药剂
速效性农药如杀虫剂中的叶虫净、杀螟松、敌杀死、快杀灵、溴氰菊酯等农药,具有很大的触杀和熏蒸作用,施药后1-2小时或4-5小时后便可将害虫杀灭。
内吸性农药内吸性农药可经过作物的根、茎、叶等位置进入植株体内,并输送到其他位置,在较短的时间内起作用。如粉锈唑、粉锈宁、狂杀等杀菌杀虫剂,施用后4-5小时便有80%的有用成分被作物汲取到组织内部,较少因雨水淋洗而丧失药性。
微生物活性农药常用的BT—781、青虫菌、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在高湿条件下更有利其孢子体的萌发和繁育,阴雨天施用这种农药,更能充分发挥其灭虫作用。
耐冲洗农药杀菌剂中井冈霉素和灭病威、速克灵等具有较好的耐雨性,施药1-5小时后即使遇到阵雨,也不会被淋刷而影响药效。
下降药剂浓度
大多数数农药的药效随着温度的升高,药效也会增强,所以用药时应小心减少药液的用量,尤其是激素类的药剂尤为堤防,用药量重极易引起药害的形成。因此,要按照温度的变化合理调解药剂的浓度。
小心喷雾质量
在进行药剂喷施时,作物叶子表面可以附着的农药雾滴是有限度的,当喷洒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叶子上的细小雾滴会凝聚成大雾滴而滚落、流失,反而使叶子上附着的农药量下降。喷雾法一般要求喷雾的质量雾滴分布匀称,覆盖率高,以湿润植株表面不流滴为宜,这样就要求利用的喷雾器雾化成效好,减少药液的浪费。
避免药液中毒
配药、施药要避免农药腐蚀皮肤,利用挥发性农药一定要堤防佩戴口罩,同时禁止高温时间喷施农药,喷药应选择在上午9点之前或下午4点之后进行,防止药害的出现,间断施药时间不要过长。
( 来源:农业科技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