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沟头河沿”栽培到5万亩成方连片,山东省禹城市农民改种大豆信心十足—— “就算没补贴,也愿意种大豆”
粮豆轮栽是耕地轮种休耕推广的主要模式之一,不仅有利于加强优质食用大豆提供,还能够发挥大豆的固氮养地作用,提升土壤肥力。大豆轮做推广,关键在农民。要让农民种大豆真正有账算,栽培结构调解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真正可持续。近年来各地在推广过程中陆续涌现出不少好做法,山东省禹城市正是其中之一。
种玉米还是种大豆?一年前,山东省禹城市的农民可能还很纠结。然而通过一年的尝试,不少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最后一批豆子刚收完,在禹城市十里旺镇金悦栽培合作社1500平方米的仓库内,饱满金黄的大豆一堆堆整齐码放。“今年,合作社1000亩玉米都改种了大豆。为了存放大豆,我卖光了粮仓里的小麦和玉米。”理事长王金平“打了个赌”,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错:“大豆亩产260千克,订单销售每斤2元,比种玉米每亩增收200多元。1000亩大豆两三天就机收完成,再也不用为去哪晒玉米发愁了。”
在禹城像王金平这样的农民还有许多。今年是我国开展耕地轮种休耕试点制度第三年,作为山东省10个试点县市之一,禹城市承担了扩种大豆5万亩的任务。全县从大豆栽培几近空白,到实际推广大豆轮种6万多亩,不仅调动了农民自主栽培的积极性,还孕育了地方特色产业,其中究竟有啥诀窍?
好品类突破“产量关”——历经两场天灾亩产仍超250千克
目前我国重要有东北、黄淮海、南方三个大豆产区,禹城地处黄淮海产区,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积温、雨水、光照等条件都非常适宜大豆成长,当地还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大豆蛋白加工企业禹王集团。然而栽培习惯使然,当地农民多年以来一向是小麦和玉米轮种,种大豆只是“沟头河沿”的零星点缀。
从种玉米到种大豆,农民心里难免有疑虑。“既怕产量上不去,又怕不会种,种出来没销路。”陈寨社区农民李太东一番话说出了大家的担心。禹城市农业局局长王清华意识到,这些问题得不到回答,大豆栽培就推广不开。
单产不高,是限制大豆栽培效益加强的瓶颈。在李太东看来,“近二三十年本地几乎没人种大豆,就是.因为品系不佳,容易炸荚,引起产量上不去。”
为此,经过咨询专家、考察市场,禹城市今年推广的6万亩大豆所有栽培了高蛋白大豆品系“齐黄34”。品系育成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徐冉介绍:“这个品系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好,宜机收,适合做大面积推广品系。”
李太东今年就种了300多亩“齐黄34”,他观察发现:“这个品系不易炸荚,产量浪费少。而且座荚高,适合机收,又抗涝抗旱。”
这个判断先后通过了两场天灾的考验。邢店社区邢店村61岁的农民程远贵记得很清楚,豆苗刚种上,6月13日晚上就下起了大雨:“尽管第二天镇里就派挖掘机把水排净了,但豆苗也泡了一晚上。”8月20日前后又刮大风,酿成个别大豆倒伏。即使如此,今年“十一”时期,通过多位专家实打测产,禹城市大豆平均亩产在250千克以上,程远贵种的6亩大豆更是测出了275kg的亩产。
“除了产量高,我们之所以选择‘齐黄34’,还看中了它的高蛋白含量。”王清华告诉记者,“齐黄34”蛋白质含量在42%以上,最高可达44.8%,适合加工成豆制品和大豆蛋白等,产出率高,与其他高油大豆品类产生优势互补、错位竞争。
好技术突破“栽培关”——专家团“撑腰”机械化“开路”
多年不种大豆,不仅农民不懂技术,农技人员心里也没底。禹城市农技站站长杨友庆说:“小麦玉米常年指导,啥时候该干什么心里都有数。大豆好多年不接触了,又是一下子这么大面积推广,确实挑战更大。”禹城种大豆能成功,离不开背后一支实力雄厚的专家团。
今年,禹城市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签署协议,聘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大豆研究室主任、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徐冉、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凤菊等专家,组成禹城市大豆栽培专家效劳团,以政府购买效劳的方式,为农民栽培大豆供给全过程跟踪效劳。
“大豆的双子叶就像一个大脑袋,顶破土才能出苗。而玉米、小麦就像一根针,出苗更容易。因此大豆的播种深度要浅个别,而且不能镇压。”为了让农民更容易接受,徐冉在培训中尽量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大豆和玉米、小麦等都有很强不一样。要实现高产稳产,不能按过去的老办法,技术指导务必到位。”
“徐老师的培训不仅农民爱听,我们农技人员也受益匪浅。”杨友庆告诉记者,通过专家“大咖”们的培训,他现在指导农民种大豆也是胸有成竹。
从今年5月到现在,高凤菊往禹城跑了30多次,播种、育苗、开花、收获等关键生产环节,田里都少不了她的身影,为产业供给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田间观察,我发现有点蜂缘蝽产生趋势。点蜂缘蝽一旦暴发,可能会引起大豆减产50%乃至绝收。而且此类病虫有迁飞性,一家一户防效未必梦想。”8月初,高凤菊提出了飞防的建议。当地农业部门立刻购买药剂、办理手续,一个星期之内,全县几万亩大豆就所有完成飞防。
大豆的机械化程度,也是影响农民栽培积极性的主要要素。改种大豆,就需要专门的播种、收获机械。为此,禹城市财政专门拿出450万元,根据每500亩配套一台播种机、一台收割机的指标,除享受国家30%的农机补贴,市级财政再补贴20%,补贴比例达到50%。禹城市农业局副局长李涛告诉记者:“全市享受补贴新购置大豆公用播种机达106台,农户自筹资金购买大豆公用播种机200余台。今年全市5万亩大豆轮种项目区,所有实现了机播机收。”
好销路突破“效益关”——农民收益加强企业原料无忧
每年十月东北大豆收获的季节,禹王集团的厂区门外就会排起长长的车队,车上是从东北运来的大豆。但今年收购大豆的队伍中,多了不少本地农民的身影。这既解决了栽培户的后顾之忧,也为企业节约了大笔运送费用。
“公司每年可加工60万吨大豆,双汇、娃哈哈、中粮、雅士利等企业均是我们的合作伙伴。”禹王集团大豆资源部总经理于爱琴告诉记者。通过8次筛选、5道脱皮脱脐工序、十余道加工工艺,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能够从40%多被提纯到96%,加工成的大豆蛋白粉,是火腿肠、素鸡素鸭、乳品、饮料等的主要添加剂。“过去我们的大豆均是从黑龙江购买,每年光运费就七八千万元。多年来,我们很想在本地实现大豆规模栽培,但靠企业自身力量,根本组织不起来。”
今年在大豆栽培之初,经禹城市农业局牵线,栽培户就和禹王集团签订了收购合同,由禹王集团根据每千克3.8元的价格保底收购,对达到一定质量标准的,在市场价的基础上,每千克加价0.1元。公司还为农民开办免费代储效劳,农民自行决意结算时间,保障农民收益最大化。
在多方共同奋力下,农民种大豆越来越有账算。房寺镇今年全镇栽培大豆3万亩,镇长温德慧算了一笔账:“农民种玉米亩均收入850元左右,种大豆亩产250kg左右,每亩收入950元,而且种大豆比种玉米化肥用量减少三分之二,每亩增收超过200元。”
有用益,农民更有积极性。“开始担心赚不到钱,也担心这么多大豆怎么收。”房寺镇陈寨社区种粮大户孙永生今年种了1000多亩大豆,全收完才放了心。他特意留了几百亩大豆做种子:“种大豆效益高,还比玉米省事,不用晾晒。就算没有补贴,我也愿意种大豆。”
除了面前的效益,种大豆还有一笔长远账。徐冉告诉记者:“大豆每亩可固氮8千克,相当于16千克尿素,有利于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更主要的是给小麦供给了更好的耕地条件,实验数据表明,大豆茬小麦比玉米茬亩均增产50~70斤。”
而对于详细轮栽实施方式,徐冉建议:“合理轮做能实现减肥减药等多种成效,最好让小麦、玉米、大豆三种作物循环起来,比如两年玉米一年大豆,或一年玉米一年大豆,更有利于病虫害防控。”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