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出菇期生理性病害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时间 : 07-04 投稿人 : 盈域 点击 :

平菇生理性病害是平菇出菇过程中,由于不适宜的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不同程度地干扰和抑制了平菇菌丝体或子实体正常的代谢机能,导致自身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的,此种病害没有病原物,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但具有发生普遍和危害严重的特征。有不少菇农错把生理性病害当作侵染性病害用药防治,既增加了投入,又污染了产品,还起不到防治效果。这种病害关键在防,如果在栽培过程中,对每个环节都认真细致管理,就能有效地预防这类病害的发生,比防治侵染性病害要容易得多,而且,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平菇出菇期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以期能为平菇栽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平菇出菇期生理性病害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 菌菇种植

1 不出菇

病状:菌丝发满后,不能出菇。

发生原因:①温度不适。出菇时温度持续过高或者持续过低,菌丝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影响出菇。②选择栽培菌株不当。使用菌株的温型与出菇时的环境温度不相符。高温型品种,出菇期安排在低温季节或低温型品种出菇期安排在高温季节,都会导致不出菇。③管理不当。发菌过程中,温度过高、温差过大,菌袋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菌皮,隔断水分和氧气的供应,造成不出菇。

防治方法:①慎选菌株。选择适宜温型的菌株或选择广温型菌株,以便更好地适应出菇期的温度。②调控温度。科学调控出菇时的环境条件,在确保有适宜温度的同时,还要保证湿度、通风和光照能满足平菇出菇的需求。③搔菌处理。出现老化菌皮的,可以采用搔菌的方法,将老菌皮表面划破或采用覆土刺激的方法促使其出菇

2 幼菇枯萎

病状:平菇针头期至珊瑚期,幼菇长势瘦弱,子实体颜色黄白或淡黄色,菇丛由顶部向下逐渐变软萎缩枯死。

发生原因:①水分管理不当。由于菌袋缺水和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所引起的。②遭受冷水刺激。向菇体喷淋大量冷水,造成死菇。③强风侵袭。幼菇遭受强风吹袭,失水枯萎。④强光直射。强光曝晒幼菇,杀死表皮细胞,造成表面失水枯萎。

防治方法:①调节培养料含水量。出菇前后,如果发现培养料含水量过低时,应及时采取喷水或浸袋措施,补足菌袋水分。②提高棚内湿度。出菇前后应保持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如果空气相对湿度较小,应及时增加喷水次数,提高棚内湿度,同时应做好通风换气工作。③避免强光曝晒和强风侵袭。菌袋或畦床不要长时间受阳光曝晒和强风吹袭。④禁喷冷水。禁止向菇体大量喷冷水避免幼菇死亡,减少其他病变。

3 菜花菇

病状:子实体原基形成后,不能进一步正常分化成菌盖,或者形成很小的球状小菌盖,随着原基的生长发育,在细小的柄上不断产生分叉,使原基不断扩大,形成类似菜花状的半球体。

发生原因:①通风不良。引起这种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二氧化碳浓度太高(大于1800mg/kg);②空气相对湿度过大。空气相对湿度接近或达到饱和(大于95%),导致缺氧而发生病害。

防治方法:①及时通风换气。菇棚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在子实体开始形成期,一定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充足的氧气,使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超过1000mg/kg,相对湿度85%~90%,不超过95%。②提膜增氧。畦栽平菇,当子实体原基形成时,要及时揭掉盖在畦面上两头的薄膜,以保证畦面有充足的氧气。③摘除病菇:发现菜花状畸形菇,及时将病菇摘掉,并加强通风,仍可正常再出菇。

4 珊瑚菇

病状:子实体原基形成后,长出粗而长的菌柄,不能进一步分化形成菌盖,而是在菌柄的顶端长出多个小菌柄,并继续分叉,结果形成珊瑚状畸形菇,颜色苍白,菌盖较小或无菌盖,品质低劣。

发生原因: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00mg/kg,抑制了菌盖分化和发育,是形成珊瑚状畸形菇的主要原因;②光照强度过弱。当栽培场所光照强度低于10lx时,容易出现珊瑚菇。

防治方法:①加强通风换气。当子实体原基形成以后,每天必须保证两次以上的通风,使棚内或畦面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超过1000mg/kg。②提高光照强度。改善光照条件,减少棚面覆盖物,使光照强度保持在50lx以上,每日光照时间在4~6h。③摘除病菇。发现病菇要及时摘除,改善通风条件,仍可继续正常出菇。

5 高脚菇

病状:菇柄细长,菇盖很小,很不协调,颜色苍白,且边缘向上翻卷,中心下凹,形似高脚酒杯。

发生原因:①光照过弱。菇棚内的光照太弱,形成菌盖太慢;②供氧不足。菇房通风不好,氧气供应不足,菌盖发育较慢。③温度过高。菇房气温偏高,菌柄生长发育过快,形成高脚菇。

防治方法:①改善光照条件。子实体形成期,保持50lx以上的光照强度,每天4~6h。②通风降温。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菇棚内有新鲜的空气;白天棚内气温超过30℃时,可以结合通风,喷水降温。

6 光杆菇

病状:子实体只有细长的柄,柄的顶端只有小小的凹坑,颜色略深,完全没有菌盖和菌褶,更没有孢子的形成。

发生原因:主要原因是低温,冻害。平菇子实体形成菌盖和产生孢子阶段要求较高的温度,如果菌柄在较低气温下伸长到一定高度时,而气温仍在0℃左右且持续时间过长,菌柄就会有冰冻现象,虽不会冻死,但不能分化形成菌盖。

防治方法:采取增温保暖措施。在子实体发育前期,如果遇到0℃左右的低温天气时,在保证有适当通风的前提下,尽力保暖和加温,确保棚内没有冻害,同时又不缺氧。

7 敌敌畏药害

病状:平菇子实体原基形成后,不能进一步分化形成菌柄和菌盖,而形成不规则的块状,颜色灰黑或灰白,后期菌盖产生不规则的开裂,露出菌肉,畸形块直径可达2~3cm;已经分化菌柄和菌盖的的子实体则会全部变软,呈水渍状死亡。

发生原因:侧耳属的真菌对敌敌畏特别敏感。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生长期间,当菇房内喷洒敌敌畏或用棉球、布条蘸敌敌畏药液熏杀害虫时,都会发生药害。气温越高,越容易发生,受害越重。

防治方法:①勿用敌敌畏防治害虫。当子实体原基形成后,应避免使用敌敌畏直接防治虫害,可以改用高效低毒的菊酯类杀虫剂进行杀虫或者用黑光灯诱杀。②科学使用。如果其它杀虫剂使用效果欠佳,必须使用敌敌畏时,可选择一潮菇结束后间歇养菌期使用,还要控制药量,药味过重时,应立即进行通风。

8 色斑病

病状:子实体原基、幼菇或成菇的菌盖上,出现黄褐色的病变斑块,严重的像日光灼烧的焦斑,变色部位生长受抑制,但不会死亡或干腐,如果以后喷水适当,随幼菇日渐长大,病斑也会随之逐渐淡化。

发生原因:使用质量差的塑料薄膜极易造成子实体色斑病,这类薄膜中含有某种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气温高时,溶于薄膜上凝聚的水,这样的水滴到菇蕾或菇盖上,就会引起局部中毒而导致色斑病。

防治方法:①优选薄膜。选质量好的,没有有害物质的薄膜覆盖大棚或菇畦;最好选用无滴膜用于平菇生产。②科学建棚。棚架设计为半圆形或斜坡形,使薄膜上凝聚的水能沿薄膜流下,而不致滴到菇盖上。

9 蓝菇病

病状:子实体形态正常,只是菌盖全部或部分变成蓝青色到深蓝色,盖边缘色更深。此病多发生于冬季加温的菇棚内。

发生原因:该病主要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所致。冬季或者低温季节,菇棚内常用煤火加温,煤气排出不顺畅,子实体形成后,局部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引起平菇中毒。

防治方法:①及时排出有害气体。冬春季节,给菇棚内加热时,要设法将产生的煤气排出棚外,有条件的可以设计如火墙、火道,避免煤气进入菇棚,造成危害。②密切注意棚内通风。在加温保暖的同时,千万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平菇和人煤气中毒。③补救措施。发生此种病害时,要立即进行通风换气,增加光照,可以使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10 小老菇

病状:子实体加快成熟,较早出现孢子,菇体小,菌盖薄,颜色淡,产量低,质量差。

发生原因:在气温较高时,子实体生长发育加快,这时需要较多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但这时培养料中水分蒸发加快,水分、养分供应不足;如果空气湿度过低,即提前成熟,弹射孢子,形成小老菇。

防治方法:①加强水分管理。每潮菇出菇前,都要检查培养料含水量,必要时,适量补水,保证有适当的水分供应;加强菇棚、菇畦的水分管理,确保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5%。②降低棚温。如果棚内气温高于30℃,可以采取空间、地面、墙壁喷冷水的方法来降低温度,以防止出现小老菇。

11 菌盖瘤突

病状:菌盖上出现瘤状体突起,颜色变得灰暗,失去光泽,菇体生长缓慢。

发生原因:①湿度过大,通风不良。低温条件下,通风不良,菇棚内湿度大,蒸发量小,菌盖表面长期积有一层水膜,造成菌盖表面细胞为了获得透气机会,突出生长造成的。②温度骤变,温差过大。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骤降,使昼夜温差达7~10℃,菌盖细胞生长不均匀而致。

防治方法:①保温通风。冬季在气温下降时,注意加强保温措施。白天揭开草苫,利用阳光使菇棚升温,并适当通风;下午提前堵住通风孔保温,避免低温刺激。②加温保菇。低温季节,晚上棚内温度过低时,要采取加温措施,以利于平菇子实体正常生长。③不喷闭门水。低温季节,不喷重水;在喷水的同时要进行通风,避免菌盖积水。

相关文章

  • 食用菌菜谱 | 醋拌三菇
    食用菌菜谱 | 醋拌三菇

    材料:香菇100g柳松菇100g美白菇100g小豆苗少许黑胡椒粉5g花生酱150g橄榄油、盐少许陈年老醋50g做法:香菇洗净,去蒂,与柳松菇、美白菇均切条,放入锅中煸乾, 与小豆苗均盛盘,淋 4 大匙调匀的酱料即可。...

    1992 食用菌加工方法 食用菌保存知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猴头菌的采收与加工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猴头菌的采收与加工技术

    适时采收,是猴头菌生产优质、高产的关键环节。当子实体长到八九成熟时,即菌刺长到0.5厘米左右,孢子尚未大量弹射时,即可采收。此时菇体鲜重达最大值,风味好,如采收过早,产量低;如过晚,子实体纤维感增强、组织粗老、苦味很浓。采收方法是直接将子实体连根拔下,用铁耙去掉培养基表面的一层老菌丝。收获后,培养料...

    797 蘑菇 食用菌种植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黑木耳菌种怎么鉴别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黑木耳菌种怎么鉴别

    1、菌丝洁白,像细羊毛状,毛短整齐,浓密,粗壮有力,齐头并进地延伸直至瓶底,生长均匀,上下一致,挖出来成块,不松散。2、菌丝长满瓶后,在菌体表面一般会分泌出褐色水珠。以后在瓶壁四周和表面出现浅黄色透明胶质耳芽。3、菌种柱与瓶壁紧贴,瓶内壁附有少量白色水珠的为新鲜菌种。若瓶底有浅黄色积水,菌柱离壁干缩...

    302 菌类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蘑菇菌丝为什么萎缩
    食用菌病虫害 | 蘑菇菌丝为什么萎缩

    在蘑菇栽培中,经常会碰到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黄而萎缩,严重影响着蘑菇生产的发展。现将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高温烧菌。播种期气温高,培养料过厚,发酵后料温未稳定下降等原因,培养料内温度高于30℃。防治:蘑菇的播种期要避开高温期。播种时料温应稳定在25℃以下。播种后发现菌丝因高温而萎缩,应重新...

    2490 菌类病虫害防治 蘑菇
  • 食用菌病虫害 | 黄菇病防治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 | 黄菇病防治技术

    黄菇病的特征:黄菇病主要通过土壤、水源、虫害、空气、病菇传播的一种假单孢杆细菌.该细菌无论低温、高温季节都适应繁殖生长,由其是舂、夏季节.发病初期局部呈微黄,菇体生长缓慢,僵化直至菇体整株被感染,成菇菌褶扭曲,萎缩干巴,属典型的干腐病.另一种发病初期局部出现淡黄色斑点,发病部位有粘湿感,菇体腐烂,并...

    1780 菌类病虫害防治 蘑菇
  • 食用菌病虫害 | 高温栽菇要防螨
    食用菌病虫害 | 高温栽菇要防螨

    高温季节要想获得栽菇高产,防治螨害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如果忽视了对螨害的防治,往往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一、为害症状发生螨害的菌种,瓶口处的菌丝不够浓密,且萎缩退化,甚至培养基中看不到菌丝。菇体发菌期受到害螨为害时,白色的菌块变黑,并散发出难闻的霉臭味。幼菇或成熟的子实体受害时菌盖或菌柄上出现褐色、黄...

    493 菌类病虫害图片 食用菌
  • 食用菌资讯 | 贵州湄潭县羊肚菌种植渐成规模
    食用菌资讯 | 贵州湄潭县羊肚菌种植渐成规模

    近日,在位于遵义市湄潭县马山镇双龙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整地、搭棚、浇水,为即将移栽的羊肚菌种植做准备。在基地现场,湄潭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中心食用菌产业专班、镇农业服务中心到基地进行产业观摩和技术指导。基地负责人李华向大家介绍了羊肚菌种植基地备种备耕情况。据李华介绍,马上移栽的菌种是...

    770 食用菌新闻 食用菌动态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各地天麻简易加工的不同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各地天麻简易加工的不同方法

    天麻的加工须先除去天麻的残茎,注意保留箭芽,洗去泥沙,搓去菌索及鳞片,清水洗净后上屉蒸。火力要强,屉盖要严密,以便能迅速杀死麻体细胞,抑制麻体内的酶类活动,并可防止浆液外渗。大麻蒸30分钟,小麻蒸15分钟,以熟透(无白心)为度,如有气胀过大的可用生针刺破排气,然后置火炕或烘干室,也可晒干。一般需4~...

    769 食用菌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双孢菇标准化控制的八项措施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双孢菇标准化控制的八项措施

    无公害双孢菇与常规产品在质量上主要区别在于无农药残留、无杂质、无虫害,每100g产品中蛋白质、氨基酸、多糖、嘌呤、可溶性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高于常规产品。在传统生产双孢菇工艺基础上,参考欧盟(EEC)No.2029/91和美国农业部NOP法规规定的有机生产方法,严格控制菌种、培养基的有机质量,生产中不...

    1547 菌类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天麻萌发菌种制作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天麻萌发菌种制作技术

    1.萌发菌的种类 现已报道的天麻种子萌发菌均属口蘑科、小菇属的4种真菌,它们的名称是:一是紫萁小菇;二是兰花小菇;三是石斛小菇;四是开唇兰小菇。1999年,专家分离、培养出另一类天麻种子萌发的真菌,为多孔科的大白栓菌。此菌在较高温季节生产和应用要优于上述四种菌类。 2.萌发菌的制作技术 ①采取紫萁小...

    2930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正红菇母种最适培养基的筛选程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正红菇母种最适培养基的筛选程

    正红菇[Russula vinosa Lindblad]为伞菌目(Agarica Les)红菇属(Russula)大型真菌,是我国北方一种食药兼用的经济真菌[1]。正红菇子实体无毒,并含有多种蛋白、氨基酸、多糖、微量元素等。研究发现,正红菇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力的活性成分[2]。正红菇在我国...

    278 木耳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金针菇的干制二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金针菇的干制二法

    金针菇干制储藏是将鲜金针菇晒干或烘干至含水量在10%~12%的一种储藏方法。晒干的金针菇颜色较深,不耐久藏;烘干的金针菇色泽好,质量高,耐久藏,但成本高。1.晒干。晒干是利用太阳光作为热源进行干燥,将金针菇平铺在向南倾斜的竹制晒帘上,相互不重叠,冬季需加大晒帘倾斜角度以增加阳光的照射。鲜菇摊晒时应轻...

    2642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废料栽培鸡腿菇接菌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废料栽培鸡腿菇接菌技术

    ①菌袋规格:采用规格为24×40厘米的塑料袋。②生料栽培接菌:接菌的方式采取边装料边接菌的双层接菌法。当装料至离袋底1/3处时,以三点式贴膜各接一菌块,继续装料至离袋底2/3处时再用同样方法接一次菌,再装料1/3并拧紧袋口。用竹针在菌袋接菌处各打一小孔,以利通气。装料要求两头紧中间松,四...

    2996 木耳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资讯 | 湖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前往远安县调研
    食用菌资讯 | 湖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前往远安县调研

    6月16-17日,湖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研发首席王卓仁,推广首席胡正梅、宜昌综合试验站站长刘世玲及省农科院、武汉市农科院等专家一行来远安县调研指导食用菌生产。湖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先后到湖北森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食用菌企业和基地进行现场调研,并召集远安8家食用菌市场主体召开了座谈会,仔细...

    1120 食用菌相关资料 食用菌种植项目
  • 食用菌资讯 | 贵州岑巩县水尾镇 小小黑木耳 扛起“致富旗”
    食用菌资讯 | 贵州岑巩县水尾镇 小小黑木耳 扛起“致富旗”

    近日,走进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各村的黑木耳种植基地,就可以看见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木耳菌棒,村民们在丰收季节,采摘、分拣、包装,忙里忙外,现场一派热闹繁忙景象。近年来,水尾镇以新场村为基点,以强村带弱村,积极发展黑木耳种植产业。目前该镇建成食用菌大棚125个,按照“一村一品”发展规划,以“党支部+合作社+...

    762 食用菌动态 食用菌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