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系类型及特点
(一)、品类类型
1、早熟种类型 这类型特性是耐热性强,在较高的温度下(27-28摄氏度),花芽能快速分化,下降温度对花芽分化没有显著的促使作用。可于4月中旬至8月上旬露地直播种植。
2、中熟种类型 耐热,产量较早熟种高,可按市场需要排开播种,适宜露地及呵护地种植。
3、晚熟种类型 比佛山中迟芥蓝、台湾中花芥蓝两种类型耐热性差。较低温度和延长低温时间能促使花芽分化,在较高的温度下也能花芽分化,但需时间较长。
(二)、特点
1、温度 芥蓝喜柔和的气候,耐热性强,其耐高温的能力是甘蓝类蔬菜中最强者。种子发芽和小苗成长适温为25-30摄氏度,20摄氏度以下时成长缓慢,叶丛成长和菜薹产生适温为15-25摄氏度,喜较大的昼夜温差。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对菜薹发育不利,15摄氏度以下时成长缓慢,区别熟性的品系其耐热性及花芽分化对温度的要求有区别。早中熟品系较耐热,在27-28摄氏度的较高温度下花芽能快速分化,下降温度对花芽分化没有显著促使作用。晚熟品类对温度要求较严格,在较高温度下虽能进行花芽分化,但时间延迟,较低温度及延长低温时间,能促使花芽分化。
2、日照 芥蓝属长日照作物,但现有品类对日照时间的长短要求不严格,其全成长发育过程均需要良好的光照,不耐阴。
3、水分 芥蓝喜湿润的土壤环境,以土壤最大持水量80%-90%为适。不耐干旱,耐涝力较另外甘蓝类蔬菜稍强,但土壤湿度过大或田间积水将影响根系成长。
4、土壤及养份 芥蓝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而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宜。对氮磷钾的汲取以钾最多,磷最少,其比例为NPK=5.2:1:5.4。新苗期吸肥量较少,成长较缓慢,菜薹产生期吸肥量最多。成长各期对氮磷钾汲取量区别,应着重有机肥的施用,并恰当追肥。
二、播种育苗
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采用1—1.2米宽,15厘米高的平畦播种,先划好行距,再条播或点播,一般早熟种行株距为25厘米×20厘米,中熟种行株距为30厘米×22厘米,晚熟种行株距为30厘米×30厘米,等苗长到2片真叶时减苗;育苗地应选择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最好前茬不是十字花科蔬菜的土地。整地时.要多施腐熟的有机肥,用撒播方式进行播种。育苗要经常坚持育苗畦湿润,苗期施用速效肥2-3次,播种量恰当,小心剪苗,防止新苗过密疯长成细弱苗。苗龄25-35天可达到5片真叶。剪苗时间一般在2片真叶发生早先进行。
三、订植
1、整地施肥 选用保肥保水的壤土,精细整地,每亩施入底肥腐熟猪粪、堆肥3 000-4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翻入土壤混在一起匀称,耕耘耕平,土粒打细。畦一般做平畦,但夏天种植应做小高畦。
2、订植 露地种植,栽苗应在下午进行,呵护地种植宜在上午进行。栽苗日期肯定后,在栽苗前一天下午给苗床浇一透水,以便于次日挖苗。栽苗不宜深,以苗坨土面与畦面栽平或稍低1厘米。苗栽好后,随即进行浇水,以恢复长势。
四、田间管理
1、施肥水分管理 植株缓苗后,应准时中耕松土,促使根系的快速成长。在芥蓝生育前期,重要是促使叶子的成长,为花薹的分化发育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物质,追肥时应提供充盈的氮肥和适量的磷、钾肥;通常在缓苗后,每亩追施尿素15-20kg,氮、磷、钾复合肥10公斤;植株现蕾后,进行第二次追肥,亩追施尿素1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15-20kg;主薹采收后,再追施一次肥,施用量参考第二次追肥量。芥蓝耐旱、耐涝的能力较差,水分管理极为主要。在叶子成长期以见干见湿为宜。花薹产生期应坚持土壤湿润,土壤相对湿度以80%-85%为宜。雨天时小心排水,避免涝渍。
2、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病虫害提前预防,成效会不错。芥蓝的病害较少,北京地区多见黑腐病,此为细菌性病害,高温高湿易出现。成株叶子多出现于叶缘位置,呈“V”形黄褐色病斑,病斑的外缘色较淡,严重时叶缘多处受害至全株枯死。新苗感病时其子叶和心叶变黑枯死。防治和治疗办法为选用抗病品系,防止与十字花科蔬菜连做,发现病苗准时拔除,初发现病斑即喷洒杀菌剂,如百菌清等。其它,温室种植在温度偏低,湿度大时叶子、茎和花梗易出现霜霉病。发病初期要准时摘除发病叶片,立刻喷洒药防治和治疗,常用药剂是4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常见虫害有菜青虫、小菜蛾和蚜虫。苗期用杀虫剂防治和治疗,可用敌百虫1000倍液。
五、采收时间与办法
1、采收时间 当主花薹的高度与叶子高度相同,花蕾欲开而未开时,即“齐口花”时准时采收。优质菜薹的标准是薹茎较粗嫩,节间较疏,薹叶细嫩而少。出口东南亚芥蓝的采收标准要求较严格,菜薹横径1.5厘米,长13厘米,花蕾未开放,无病虫斑。收割后修理整齐。
2、采收对策 主菜薹采收时,在植株基部5-7叶节处稍斜切下,并顺便把切下的菜薹切口修平,码放整齐。侧菜薹的采收则在薹基部1-2叶节处切取。采收工作应于晴天上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