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怎么栽培?大球盖菇具有更强的抗杂能力,特别是竹林套种大球盖菇模式,将浙江省两大主导产业联系到一起,既能充分使用林地资源,又能产出食用菌产品,还能够为竹笋成长提升充足的有机质,经过在浙江省示范使用竹林套种大球盖菇优质高效种植技术,从而带动全国竹产区推广利用该项技术,能够大大提升生态、社解散经济效益。
1 前期预备
一般来说为了既保证大球盖菇的产量和质量,又不影响竹笋的成长,需要在大球盖菇播种前做好充分预备,防止原料、林地等预备不充分,耽误种植时间。
1.1原料选择与预备
选择稻草、木屑、竹屑、竹叶或者菌糠等农业废弃物的1种或几种作为竹林种植大球盖菇的原材料。
新鲜无霉变的原材料有利于大球盖菇的种植,菌丝成长快,鲜菇产量高,且不利于各种霉菌和害虫成长。因此用于竹林栽培大球盖菇的原料最好避雨干燥保存。
1.2竹林地选择
选择有水源,地势平缓,竹子相对稀疏,土壤相对肥厚的竹林用于栽培大球盖菇,这样有利于提升大球盖菇的产量和质量。
1.3种植季节
大球盖菇属中低温型菌类,菌丝成长温度5摄氏度-36摄氏度,最适温度为24摄氏度-26摄氏度;出菇温度为12摄氏度-27摄氏度,最适温度为20摄氏度-25摄氏度。考虑到竹林一般地势较高,而且光照不强,因此竹林栽培大球盖菇应恰当调解播种时间。秋天适宜播种时间为9月下旬-10月下旬,次年3月中下旬开始出菇。春天适宜播种时间为2月中下旬,当年4月-5月开始出菇。为不影响春天竹笋的成长,一般只在秋天种植,不考虑春天种植。
1.4培养料配方
按照当地的农业废弃物状况,就地取材,选稻草、竹叶、竹屑、菌糠等原材料。考虑到原料成本和取材的难易程度,同时为了保证大球盖菇菌丝正常成长和产量,推荐以下4个配方。
配方1:稻草70%、菌糠30%;配方2:竹叶40%、稻草40%、菌糠20%;配方3:竹叶60%、砻糠40%;配方4:竹屑50%、稻草30%、菌糠20%。
2 播种
2.1整地做畦
整地做畦时,应尽量顺着竹林里的空地整生长条形,如果实在整不生长条,也能够一小片一小片地种植,以不损坏竹子为原则。整地作畦要成龟背形,以免林地积水影响菌丝成长,取一些表层土堆放在畦边,盖土时利用。
2.2铺料播种
按照差别状况,能够选择以下2种区别方式进行铺料播种
2.2.1培养料先预湿再播种、培土
大球盖菇菌种萌发阶段培养料需要吸足水分,否则播种后菌种很难萌发。由于竹林一般在山坡,为了保证培养料吸足水分,一般采用先把培养料浸湿,再铺料播种的方式进行栽培。原料预湿前先堆在栽培地附近,差别的原料能够分别建堆预湿。可采用淋喷的方式使稻草吸足水分,即把原料堆放在平缓的地方,每天喷水2次-3次,间断喷水3d-5d,隔天翻堆1次。
原料浸透后,将培养料平铺在畦床上,压平踏实后的厚度为20cm-30cm。采用点播法将菌种掰成鸽蛋大小,播在两层料之间,用种量为每平方米600g-700g。播种穴深5cm-8cm,穴距10cm-12cm。
播种后就地取材,宜选用质地疏松的田园土或者稻田土,盖土厚度约3cm-5cm。
2.2.2先播种、培土再喷水
如果种植规模大,为减少劳动量,也能够先播种,然后经过经常喷水的方式保证播种后3 d内培养料吸足水分。这样能够减少铺料过程中由于原料过重而酿成劳动量加强,但要小心一定要让培养料吸足水分,并防止盖土层流失。播种、盖土过程同上。
3 发菌期管理
由于竹林一般地势比较高,不会发生积水征象,只需要小心在间断晴天的时候,准时喷水,避免发菌期培养料过干。播种后1个月内,不宜在菌床上直接喷水。如需补水,可采用沟内灌水,如果采用床面洒水,要细水多喷,避免水分流入料内。
4 子实体产生期和采收期管理
子实体产生期重点是保湿和增加通风透气。采取轻喷的办法,促进其出菇。当子实体菌膜未破或刚开口,菌盖呈钟形或菌盖边缘内卷时采收。采收时应堤防防止松动周围的小菇蕾。采菇后,菌床上留下的洞口要准时补平,并清除菌床上的残菇。
5 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病虫害防治和治疗,以防为主。可采用农业防治和治疗、物理防冶、药剂防治和治疗等办法进行综合防治和治疗。首先要把好菌种质量关,选用优质菌种,搞好环境卫生,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原料;种植前将原料曝晒2d-3d,准时清除鬼伞。绿霉出现后应清除菌床上病灶,并将其带到阔别种植场地的地方深埋,在染病区域及其周围喷洒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