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江苏第40审定品种

时间 : 06-15 投稿人 : 雅青园艺 点击 :

一、小麦品种

1、宁麦14

一、审定编号苏审麦200601

二、来源与类型原名“宁0088”,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宁麦9号经系统选育,于2001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5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67.54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13.69%,两年较对照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3.47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2.17%。

该品种长芒,白壳,穗近长方形,籽粒红皮,半硬-粉质。幼苗直立,叶色较淡。株型中等偏松散,株高83厘米左右,耐肥抗倒性一般。生育期211天左右,与对照相仿。分蘖及成穗数中等,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高。亩有效穗33万左右,每穗38粒左右,千粒重41克左右。抗性接种鉴定:中感赤霉病、白粉病,感纹枯病,高感梭条花叶病,高抗穗发芽。品质分析三年平均结果:粗蛋白含量14.3%,湿面筋含量31.1%,稳定时间2.6分钟。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初。

2、合理密植: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以15万左右为宜。

3、肥水运筹:高产水平下每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其中基苗肥占60-70%,并施足磷、钾肥。拔节孕穗肥占总氮量的30-40%。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及时化学防除杂草,根据病虫测报及时做好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及蚜虫等病虫的防治。

5、及时收获:成熟后(蜡熟末期)应抓紧收获,以确保丰产丰收。

2、扬辐麦3号

一、审定编号苏审麦200602

二、来源与类型原名“扬辐麦0082”,属春性中晚熟小麦品种,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麦158/1-9012 F1代种子经辐照诱变选育,于2003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5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30.46公斤,较对照扬麦158增产4.68%,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0.16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1.42%。

该品种长芒、白壳、穗纺锤形,籽粒半硬质。幼苗直立,株型较松散,株高90厘米左右,抗倒性一般。全生育期213天左右,比对照扬麦158长2天。分蘖及成穗数中等。亩有效穗32万左右,每穗38粒左右,千粒重38克左右。抗性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梭条花叶病,抗穗发芽。品质分析三年平均结果:粗蛋白含量14.8%,湿面筋含量26.7%,稳定时间6.8分钟。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至11月5日。

2、合理密植: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以15万左右为宜。

3、肥水运筹:高产水平下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并配以足量的磷、钾肥,在肥料运筹上应掌握前促、中控、后攻的原则,基肥约占总氮量的60%,冬春平衡肥10%,拔节孕穗肥30%。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抓好麦田化学除草,注意纹枯病、白粉病及赤霉病的防治。

5、及时收获:成熟后(蜡熟末期)应抓紧收获,以确保丰产丰收。

3、淮麦21

一、审定编号苏审麦200603

二、来源与类型原名“淮麦320”,属弱春性中熟小麦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17/豫麦54杂交,于2003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沿淮及淮北麦区的中晚茬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6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93.62公斤,较对照豫麦18增产10.84%,分别较对照增产达显著、极显著水平;2005-2006年度组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1.6公斤,较对照豫麦18增产4.19%。

该品种长芒、白壳、穗近长方形,籽粒白皮、角质;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抗寒性较好。株型较紧凑,株高82厘米左右,抗倒性好。穗层整齐,熟相好。全生育期223天左右。每亩有效穗37万左右,每穗36粒左右,千粒重36克左右。抗性接种鉴定: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梭条花叶病毒病,高感穗发芽。品质分析三年平均结果:粗蛋白含量12.3%,湿面筋含量26.2%,稳定时间5.9分钟,属中筋品种。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初。

2、合理密植:适宜播期内每亩基本苗16万左右,迟播应适当增加基本苗。

3、肥水运筹: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基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以5:1:4为宜,配合施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及时化学除草,中后期做好白粉病及蚜虫的防治。

5、及时收获:成熟后(蜡熟末期)应抓紧收获,以确保丰产丰收。

4、济麦21

一、审定编号苏审麦200604

二、来源与类型原名“徐988044”,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鲁865168/川农大84-1109//冀84-5418杂交,于1998年育成,徐州市种子站引进。

三、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5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01.42公斤,产量与对照淮麦18相当;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2.5公斤,较对照淮麦18增产2.38%。

该品种长芒,白壳,穗纺锤形,籽粒饱满,白皮、角质,商品性较好。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抗寒性较好。株型较紧凑,株高77厘米左右,茎杆弹性较好,抗倒伏。成穗多,穗层整齐,成熟期中等,综合性状较好。每亩有效穗45万左右,每穗30粒左右,千粒重41克左右。田间叶锈病发生轻。抗性接种鉴定:感赤霉病、中感纹枯病、白粉病、棱条花叶病,抗穗发芽。品质分析三年平均结果:粗蛋白含量14.8%,湿面筋含量31.6%,稳定时间3.5分钟,属中筋品种。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

2、合理密植:适宜播期内每亩基本苗一般为15万左右,高产田应适当降低基本苗。

3、肥水运筹:高产水平下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肥。肥料运筹应施足底肥,控制返青肥,施好拔节孕穗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及时化学防除杂草,适期做好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虫防治工作。

5、及时收获:成熟后(蜡熟末期)应抓紧收获,以确保丰产丰收。

5、申河麦1号

一、审定编号苏审麦200605

二、来源与类型原名“申繁276”,属偏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由大丰上海农场种业有限公司以468(重庆049/罗选5号)//川生068杂交,于2002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沿淮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2-2005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亩产431.52公斤,较对照豫麦18增产4.37%;2005-2006年度组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9.9公斤,较对照豫麦18增产3.82%。

该品种长芒、白壳、穗纺锤形,籽粒角质。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叶片宽长披垂,分蘖力较弱,抗寒性一般。株型较松散,株高80厘米左右,抗倒性较好。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全生育期221天左右。每亩有效穗31万左右,每穗34粒左右,千粒重44克左右。抗性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穗发芽,高感梭条花叶病。品质分析四年平均结果:粗蛋白含量14.9%,湿面筋含量31.5%,稳定时间4.1分钟,属中筋品种。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

2、合理密植:每亩基本苗15万左右,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3、肥水运筹:高产栽培要求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氮:磷:钾比例为1:0.5:0.5。施肥技术为前促、中控、后保,基苗肥约占总氮量的60%,拔节孕穗肥占40%。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及时化学防除杂草。2月底、3月初重点防治纹枯病,中后期注意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的防治。

5、及时收获:成熟后(蜡熟末期)应抓紧收获,以确保丰产丰收。

6、生选4号

一、审定编号苏审麦200606

二、来源与类型原名“宁03E159”,属偏春性中熟小麦品种,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所以宁麦8号/宁麦9号F1经花培,于2003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沿淮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5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64.1公斤,较对照豫麦18增产6.13%,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2006年度组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4.08公斤,较对照豫麦18增产1.98%。

该品种长芒、白壳、穗纺缍形,籽粒白皮、半角质,饱满度较好。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分蘖力一般,抗寒性一般。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熟相佳。株高81厘米左右,抗倒性一般。全生育期222天,每亩有效穗35万左右,每穗39粒左右,千粒重38克左右。抗性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穗发芽,感白粉病,高感梭条花叶病。品质分析三年平均结果:粗蛋白含量14.3%,湿面筋含量27.7%,稳定时间4.2分钟。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

2、合理密植:基本苗每亩15万左右,一般每亩播种量13-15公斤。

3、肥水运筹:全生育期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肥料运筹原则为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冬前施肥量占总氮量的70%,巧施拔节肥,补施穗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及时化学防除杂草,早春注意防治红蜘蛛,抽穗后尤其是后期要打药防治蚜虫。抽穗前后注意防治白粉病。

5、及时收获:成熟后(蜡熟末期)应抓紧收获,以确保丰产丰收。

7、淮麦23

一、审定编号苏审麦200607

二、来源与类型原名“淮核0212”,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由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以冬春小麦轮回群体经多代选择,于2001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5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05.74公斤,产量与对照淮麦18相当;2005-2006年度组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0.2公斤,较对照淮麦18增产3.92%。

该品种长芒,白壳,穗纺锤形,籽粒饱满,白皮、半角质,商品性较好。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抗寒性较好。株型较松散,茎叶蜡质较重,剑叶短小,株高82厘米左右,茎杆弹性较好,抗倒伏。成穗数中等,穗层整齐,熟相好。每亩有效穗38万左右,每穗32粒左右,千粒重45克左右。田间叶锈病发生轻。抗性接种鉴定:中抗梭条花叶病,中感纹枯病、白粉病,感赤霉病。品质分析三年平均结果:粗蛋白含量13.1%,湿面筋含量22.6%,稳定时间2.9分钟。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

2、合理密植:适宜播期内每亩基本苗以15万左右为宜,肥力水平偏低、晚茬迟播田块适当增加播量。

3、肥水运筹:一般亩施纯氮16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肥。肥料运筹应施足底肥,控制返青肥,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及时化学防除杂草,适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后期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1-2次叶面喷肥。

5、及时收获:成熟后(蜡熟末期)应抓紧收获,以确保丰产丰收。

二、油菜品种

1、扬优8号

一、审定编号苏审油200601

二、来源与类型原名“扬杂1号”,属半冬性三系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不育系为扬A2,恢复系为扬R4,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2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淮河以南油菜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5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度平均亩产196.01公斤,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6.65%;2005-2006年参加省杂交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9.96公斤,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15.7%。

全生育期241天左右,与对照宁杂1号相当。叶色深绿,叶片裂片数目较多,叶缘波状,越冬半直立。整个生育期生长都较旺;株高174.5厘米,分枝点高55.2厘米,主轴长度63.5厘米,一次分枝9.2个,二次分枝5.5个,单株有效角果395.7个,每角21.9粒,千粒重3.1克;芥酸含量0.36%,硫甙含量28.22μmol/g饼粉,含油率39.93%;综合抗性较好(菌核病发病率35%、病指25,冻害率60%,冻指26,抗倒性中等);恢复度99.2%,品种一致性好。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育苗移栽播种期,苏中地区9月20日左右,苏南地区9月25左右为宜。

2、适期移栽:苏中地区适宜移栽期10月20日左右,苏南地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移栽。

3、合理密植:中等肥力田块移栽密度每亩密度1万株左右,肥力较高田块0.8万株左右。

4、肥水管理:遵循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必施硼肥的原则,氮肥施用:基肥、苗肥、苔肥的比例为5:3:2,磷钾硼肥一次底施。田内开好三沟(厢沟、围沟、腰沟),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降。

5、病、虫、草害防治:移栽前在苗床上防治蚜虫、菜青虫一次。冬前和开春注意防治好蚜虫等害虫;初花期防治菌核病,雨水多年份盛花期再防治一次。

2、江油1号

一、审定编号苏审油200602

二、来源与类型原名“苏油99-6”,属半冬性、三系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不育系为1072A,恢复系为C9732,由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于2002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油菜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5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度平均亩产201.68公斤,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9.74%;2005-2006年参加省杂交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5.5公斤,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12.2%。

全生育期242天左右,较对照宁杂1号迟1天。苗期叶色较深,苗壮,越冬期半直立;株高163.3厘米,分枝点39.1高厘米,主轴长度66.6厘米,一次分枝9个,二次分枝5.9个,单株有效角果442.6个,每角19.9粒,千粒重3.1克;芥酸含量2.02%,硫甙含量28.97μmol/g饼粉,含油率40.44%;综合抗性较好(菌核病发病率20%、病指13,冻害率63%,冻指27,抗倒性中等);恢复度98.34%,品种一致性好。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苏北、苏中地区为9月15日左右,苏南地区9月下旬。

2、适期移栽:苏北、苏中地区适宜移栽期10月15日左右,苏南地区10月下旬。

3、合理密植:中等肥力栽培水平田块移栽密度每亩1万株左右,肥力较高田块在0.8万株左右。

4、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总施氮量的60%及磷、钾、硼肥作基肥施用);苔肥亩施尿素15公斤。田内开好三沟(厢沟、围沟、腰沟),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降。

5、病、虫、草害防治:苗期、越冬期重点防治蚜虫和菜青虫等害虫;花期重点防治菌核病二次。

3、红油3号

一、审定编号苏审油200603

二、来源与类型原名“红油3号”,属半冬性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由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以中油821为母本、890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三、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淮河以南油菜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度平均亩产184.69公斤,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12.94%;2005-2006年参加省常规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4.4公斤,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9.50%。

全生育期245天左右,较对照苏油1号相当。苗期生长稳健,叶色深绿,越冬半直立;株高154厘米,分枝点高31.6厘米,主轴长度63.7厘米,一次分枝7.5个,二次分枝6.2个,单株有效角果302.5个,每角19.3粒,千粒重4.2克;芥酸含量0.23%,硫甙含量23.4μmol/g饼粉,含油率40.2%;综合抗性较好(菌核病发病率21%、病指14,冻害率64%、冻指25,抗倒性中等)。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育苗移栽播种期,苏中地区为9月20日左右,苏南地区9月20-25日;直播栽培播种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2、适期移栽:苏中地区适宜移栽期10月20日左右,苏南地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移栽。

3、合理密植:中等肥力栽培水平田块移栽密度每亩1万株左右,肥力较高田块在0.8万株左右;直播密度每亩1.5万株左右。

4、肥水管理:遵循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必施硼肥的原则,全生育期每亩施纯氮14-16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钾12公斤,硼砂0.75-1公斤;基肥施用量:总施氮量的60%及磷、钾、硼肥全作基肥。苔肥和花肥分别占总施氮量20%。田内开好三沟(厢沟、围沟、腰沟),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降。

5、病、虫、草害防治:苗期、越冬期重点防治蚜虫和菜青虫;初花期重点防治菌核病。

4、史力佳

一、审定编号苏审油200604

二、来源与类型原名“史力佳”,属半冬性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由南京绿江种苗开发中心以史力丰为材料,做定向选择,进一步降低硫甙的含量于2003年选育而成。

三、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油菜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6年参加江苏省常规油菜鉴定试验,两年度平均亩产179.17公斤,比对照史力丰增产5.53%。

全生育期243天左右,较对照史力丰相同。除硫甙降低外,主要特征特性和史力丰相似。苗期生长缓而稳健,越冬半直立,春发势强,株高152厘米,分枝着生较低,主轴长度61.2厘米,一次分枝8.2个,二次分枝6.3个,单株有效角果332.3个,每角18.54粒,千粒重4.0克。芥酸含量0.23%,硫甙含量26.13umol/g饼粉,含油率41.53%。综合抗性好(菌核病发病率7%、病指4,冻害率54%、冻指22,抗倒性较强),品种一致性好。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早播、稀播育壮秧:苗床要选用地势较高、土质肥沃、灌溉方便的田块,忌用重茬田。苏北、苏中地区为9月15日左右,苏南地区9月下旬。

2、适时移栽:苏北、苏中地区适宜移栽期10月15日左右,苏南地区10月下旬。

3、合理密植:中等肥力栽培水平田块移栽密度每亩1万株左右,肥力较高田块在0.8万株左右。移栽可采用宽行窄株。

4、肥水管理:遵循重施基肥、增施磷肥、必施硼肥的原则;每亩施纯氮12.5-17.5公斤、五氧化二磷8-11.2公斤、氧化钾10-14公斤,硼砂0.75-1公斤;氮肥按基5苗3苔2的比例合理运筹,磷、钾、硼肥一次底施。开好三沟(厢沟、围沟、腰沟),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降。

5、及时防治病、虫害:苗期和移栽后重点防治蚜虫和菜青虫。初花期喷药防治菌核病。

相关文章

  • 重庆秀山柑橘裂果现象及其防治措施
    重庆秀山柑橘裂果现象及其防治措施

    柑橘裂果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在壮果期引起落果,影响产量。由于我县今年干旱严重,伏旱连秋旱,干旱时间太长,造成裂果现象明显重于常年,主要在脐橙、甜橙类、温州蜜桔、柚子等发生较重,对全县柑橘类水果产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增加果农收入,减少裂果现象发生,采取选择优良品种、合理施肥、生长调节剂喷施及抹芽、扭...

    2344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农作物种植
  • 农民自留菜种技术要点
    农民自留菜种技术要点

    叶菜类作物一般为十字花科,属异花授粉作物,农民自留种子在质量控制上有一定难度,特别是纯度。但如果把握好生产时的几个技术环节,还是可以获得纯度高、品质优的自留菜种。具体生产程序:从秋季生产田中选择优良典型植株,第二年春混合栽植,收获即为种子。为提高自留菜种的种子质量,特别是纯度,需注意以下技术要点:一...

    2011 农业种植禁忌 种植方法
  • 淮豆7号适宜淮北地区种
    淮豆7号适宜淮北地区种

    淮豆7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育成的中早熟夏大豆品种,200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适宜在淮北地区作夏大豆护植。据江苏省审定公告,淮豆7号出苗势强幼茎绿色,叶片卵圆形,亚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省区试平均结果:生育期105天,株高83.8厘米,结荚高度21.5厘米,有效分枝2.3个,单株结荚38.1个,每...

    776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指南
  • 巨安功效与使用说明书
    巨安功效与使用说明书

    农药类型:其它农药名称:巨安农药剂型:生产企业:郑州巨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防治对象:使用方法产品特点:巨安是巨邦公司采用最新技术开发的高科技产品。 巨安内含强力解化酶,能迅速分解植物、土壤中俄除草剂残留。为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对因除草剂引起的下茬作物死苗、沤根、黄叶、茎叶卷曲、小叶、萎缩不长、不分...

    951 除草剂说明书 农药科普
  • 香椿小地老虎防治
    香椿小地老虎防治

    1.分布与危害 是重要地下害虫,遍及全国各地,地势低洼,有季节性积水的地区发生尤为严重。食性杂,,能危害许多科属百余种植物。以幼虫危害苗木。3龄后,幼虫夜晚爬出活动,群集危害树木。2.形态特征(1)成虫 体长16~22毫米,翅展40~50毫米,头、胸暗褐色。前翅外线以内多暗褐色,肾状纹外有一个尖端向...

    968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方法
  • 辽宁打响黏虫歼灭战
    辽宁打响黏虫歼灭战

    8月以来,大量黑色虫子在辽宁大部分玉米田地中迅速蔓延,疯狂噬啮丰收在望的玉米庄稼,严重地区大有绝收之象。辽宁省非常重视黏虫对玉米的严重危害,省农委迅速组织植物保护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虫情调查,指导用药防治。针对黏虫食性杂、食量大,且能迁移的特点,国内知名农药专家刘长令提醒禁止使用剧...

    499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禁忌
  • 代料黑木耳螨虫防治技术
    代料黑木耳螨虫防治技术

    一、发生特点 菌螨俗称“菌虱”,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是食用菌制种栽培中危害最大的菌害,而且对人员亦有危害。其危害情况分三个方面:一是菌螨直接取食菌丝,造成接种后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导致培养料变黑腐烂。二是污染子实体,当出耳阶段即子实体生长阶段发生螨害时,大量的菌螨爬上子实体,取...

    349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教程
  • 田间杂草--旋覆花
    田间杂草--旋覆花

    旋覆 花学名Inula japonica Thunb.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我国北部、东北部、中部、东部、四川、广东等地。形态特征茎直立,被长柔毛,株高20一70cm。叶互生无柄;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基部渐窄,半孢茎,全缘,叶背生疏伏毛和腺点。头状花序,直径2.5—4cm,常数个...

    1537 种植技术 种植科普
  • 硫酸铵的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硫酸铵的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硫酸铵[(NH4)2SO4],又称硫铵,是国内外最早生产和使用的一种氮肥。通常把它当作标准氮肥,含氮量在20%~21%之间。纯品硫酸铵为白色结晶体,副产品带微黄或灰色,吸湿性小,不易结块,所以比较容易保存,且较易溶于水。 硫酸铵为生理酸性速效氮肥,一般比较适用于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甘薯、麻类、果...

    2594 农业种植教程 农作物种植
  • 海南太空文昌西瓜种子培植成功
    海南太空文昌西瓜种子培植成功

    目前,曾随“神舟六号”飞船飞入太空的350克文昌西瓜种子培植成功。由海南文昌市“西瓜大王”梁亚宽提供的西瓜种子,有幸搭乘“神舟六号”进入太空。梁亚宽将太空西瓜种子与其它西瓜种子对比进行培植后发现,经过太空育种的西瓜病虫害少,收获期提前7天,每亩比原来增产20%。近日,笔者来到文昌采访了太空西瓜的培植...

    230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教程
  • 夏玉米高产技术措施
    夏玉米高产技术措施

    生产实践表明,对喜肥水的高产作物夏玉米采取以下措施可实现粒多、粒饱、穗大而高产的目的。(一)浇好灌浆水夏末秋初夏玉米生长发育进入抽穗灌浆期,对水分的需求也达高峰期,是增加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期若土壤水分适宜,既能提高灌浆强度,又能延长灌浆时间;而灌浆时间越长则籽粒越饱满,产量也越高,因此,若遇秋早发生...

    2433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农作物种植
  • 灵芝种植技术
    灵芝种植技术

    灵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Karst.],别名赤芝、木灵芝、菌灵芝、红芝、万年蕈等。古称瑞草。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灵芝菌科、灵芝属。灵芝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如吉林、山东、安徽、浙江、广东、云南、福建等地。灵芝以子实体、孢子及菌丝体入药。灵芝含有多...

    546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方法
  • 秋栽平菇的管理的要点是什么
    秋栽平菇的管理的要点是什么

    秋栽平菇,气温由高转低,气候潮湿多雨,杂菌比较活跃且密度大,菌丝生长阶段不易管理。因此,要保证成功,可具体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彻底灭菌:栽培方式主要是熟料栽培和堆积发酵料栽培法。用塑料袋栽培便于检查和管理,成功率和生物转化率均很高。(2)选好品种:秋季气温逐渐降低,不要选用高、中温型品种,以防后...

    1880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科普
  • 稀土精功效与使用说明书
    稀土精功效与使用说明书

    农药类型:其它农药名称:稀土精农药剂型:生产企业:临沂伯特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防治对象:使用方法稀土元素是自然界稀有的元素,也是我国少有的独特资源之一,由于它的独特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天、电子等重要领域,是重要的独特战略资源之一。近几年稀土元素在农业上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在农学、植物生理学...

    810 除草剂十大名牌 农药名称
  • 旱地蔬菜栽培技术要点
    旱地蔬菜栽培技术要点

    一、认真选地、平整灭茬、蓄水纳雨、抗旱耕作。旱地蔬菜必须选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土质疏松,保水力强的旱平地、下湿地或沟坝壤土地。当确定种菜地块后就要及时平整灭茬,深耕改土,防止地面径流,尽量积蓄降雨。对旱菜田要进行抗旱耕作,即冬前实行秋耕壮垡(冬前深耕施肥,耙耢保墒,合口过冬),早春进行三墒整地(旱犁...

    2247 农业种植教程 农作物种植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