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水稻螟虫的发生特点

时间 : 01-16 投稿人 : 芳雅园艺 点击 :

(1)大螟的发生特点:

①大螟在我国一年可发生2~7代,随着纬度的变化自北向南代数递增。大螟的寄主除水稻外,还有玉米、甘蔗、小麦、高粱、谷子等多种作物及禾本科杂草。以幼虫在寄主遗株中或近地面土块中越冬。

②成虫有趋向田边产卵的习性,因而近田埂1.5~2米内的水稻虫口密度特别高;。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期,大螟喜欢在秆高、秆粗、叶阔大浓绿、叶鞘抱合不紧密的水稻上产卵。

③旱作地区,大面积种植高粱、玉米、谷子等作物;其混种有水稻地块的,大螟危害比较重;杂草多的地危害重;滨湖地区由于有茭白、芦苇,大螟发生都较多。

(2)二化螟的发生特点:

①二化螟在我国自北向南发生代数为1~5代。以幼虫在寄主植物的根茬和茎秆中越冬,绝大部分在稻桩和稻草中越冬,也有少数在土内越冬。二化螟除危害水稻外,茭白、玉米、甘蔗、油菜、蚕豆、麦类以及芦苇、稻草等杂草均为寄主,都可危害。

②成虫有趋光性。喜欢在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叶色浓绿的稻田中产卵。路边树荫下,生长嫩绿的稻苗上产卵多。二化螟所需的发育温度比三化螟低,因而发生期早,分布北限也远远超过三化螟。由于二化螟寄主作物多,越冬场所和虫龄不同,营养条件差别大,所以,发育进度差别也大。

③我国广大稻区改制后,第二代二化螟幼虫尚处在3龄阶段,正好是早稻收获期。经抢收抢种、耕翻灌水,幼虫大部分死亡,只有少数幼虫尚可继续生存、发育成第三代。加之防治其他害虫时起到了一定的兼治作用。改制后基本控制了螟虫危害。

④二化螟抗低温能力强,抗高温能力弱,适应温度范围为16~30℃,幼虫在22~25℃为最适宜温度。

(3)三化螟的发生特点:

①三化螟的年发生代数,我国自北向南为2~6代。山东为2~3代,汶上县、烟台市一线是其分布北限。三化螟除危害水稻外,还可危害陆稻和野生稻。以幼虫在稻桩内越冬。

②越冬幼虫在湿润的冬作田比干燥的耕翻过的冬闲田,早化蛹早羽化。春季雨水多或浸水田,稻桩易霉烂,致使幼虫窒息死亡和易遭寄生菌寄生而死亡。

③幼虫孵化后,处于剑叶鞘裂开至露穗期的水稻是其入的最有利时期。随着水稻耕作制度的改革形成,以中稻主、迟中稻比例大的地区,三化螟危害较重,以双季稻为的地区,三化螟危害呈下降趋势;双季稻与一季中稻并存区,三化螟危害逐年加重。

相关文章

  • 南方部分省份强降雨致48人死亡25人失踪
    南方部分省份强降雨致48人死亡25人失踪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发生在南方部分省份的今年首次大范围强降雨已造成贵州、湖南、广西、江西等省区期48人死亡、25人失踪,详细灾情仍在进一步核查中。暴雨袭击贵州湖南为全面、积极、主动地应对暴雨洪水防御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28日宣布,紧急启动国...

    1274 种植技术大全 种植方法
  • 大棚丝瓜的管理技术要点
    大棚丝瓜的管理技术要点

    1、调整好温度和光照。丝瓜发育最适温度为24℃-28℃,白天大棚内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保持在18℃左右。在丝瓜抽蔓前,可利用草苫适当控制日照时间,以促进茎叶生长和雌花分化。在开花结果期,要适时敞开草苫,充分利用阳光提高温度。2、适时浇水追肥。当蔓长到5厘米左右时,结合再次培土,每亩追施磷酸...

    447 农业种植方法 种植指南
  • 高产密荚芝麻--益芝一号
    高产密荚芝麻--益芝一号

    益芝一号芝麻是从美国引进的密荚芝麻变异株中,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具有早熟、抗倒、结荚密集、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属单秆型品种,一般株高1.5-1.8米,最高达2米,单株结荚密而多。一般品种叶间距5-6厘米,1节有2-3个蒴果,而该品种叶间距只有2-4厘米,每叶节结蒴结5-7个,比其他品种每株...

    476 种植技术 种植科普
  • 冬暖大棚香椿的栽培
    冬暖大棚香椿的栽培

    冬暖大棚香椿是将露地育成品1—2年生的幼苗移入棚室高密度假植,冬季生长后再移到露地,一般每亩可产香椿100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一、育苗1.播种繁殖由于香椿种子发芽率较低,因此播种前要将种子在30—35℃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起后置于25℃处催芽,至胚根露出米粒大时播种...

    2918 农业种植方法 农作物种植知识
  • 农技小词典:矮壮素
    农技小词典:矮壮素

    矮壮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的功效同赤霉素正好相反,其生理功能是控制植株的营养生长(即根茎叶的生长),促进植株的生殖生长(即花和果实的生长),使植株的间节缩短、矮壮并抗倒伏,促进叶片颜色加深,光合作用加强,提高植株的坐果率、抗旱性、抗寒性和抗盐碱的能力。在具体生产上,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用法。如果用...

    2747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常识
  • 叶用辣椒栽培技术
    叶用辣椒栽培技术

    叶用辣椒是辣椒栽培中的一个特殊品种,通常以采收嫩茎叶和成长叶作蔬菜食用。叶用辣椒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鲜菜含干物质13.40克、蛋白质4.46克、维生素C69.19毫克、铁99.84毫克、钙1576.6毫克、锌4.58毫克。它可炒食、做汤或做火锅料。叶用辣椒正以丰富的营养保健价值和嫩滑可口的优...

    1328 农作物种植管理 农业种植教程
  • 保护地春番茄栽培技术(一)
    保护地春番茄栽培技术(一)

    育苗1育苗前准备育苗盘:装盘占80%,拌入甲基托布津、苗菌净。2精细播种每盘播400~500粒番茄种子。播前晒种2~3天。浸种:55℃温水浸25分钟。播种日期: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5~6℃。每亩大棚需5~6盘。覆土厚08~1厘米,一层薄膜。3.播种后管理放入温室或塑料大棚内的小棚内,保温、保湿3...

    1970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教程
  • 怎样提高瓜类种子的发芽率
    怎样提高瓜类种子的发芽率

    瓜类种子种皮一般较硬,发芽缓慢,播种前需进行处理,促使其发芽快而齐,以做到适时播种。现将瓜类种子发芽的方法介绍如下:黄瓜。播前种子消毒,以50℃恒温水浸种15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加:冷水到常温再浸种2~5小时,捞起沥干后,放于25~28℃处催芽,经1~2天,胚根初露即可播种。西瓜。播前晒种1~2天...

    1837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 王井松:山地咋种猕猴桃
    王井松:山地咋种猕猴桃

    在兴文县九丝城镇坪山村70余亩山地里,1000多根水泥柱上布满的铁丝中间,挂着许多成熟的猕猴桃。2005年,我和李平等人从外地引进红阳猕猴桃进行种植,今年开始挂果,目前进入采摘期,预计猕猴桃收入可以达到18万元。猕猴桃又名羊桃、毛桃子等,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被誉为“水果之王&rdq...

    2202 农业种植禁忌 种植指南
  • 博兴田玉大葱
    博兴田玉大葱

    田玉大葱植株挺拔,株高1.2~1.5米,葱白长60~85厘米,横径4~6厘米,单株重0.6~1公斤,不分蘖、不空心、叶片整齐,质肥嫩、味微甜、耐寒耐热、耐旱耐涝、抗病抗倒伏、高产、出于葱率高,平均亩产6500~8000公斤。该品种适应性较强,栽培技术简便,以秋播为主,华北地区以秋分前后为好,东北三省...

    295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大全
  • 油菜田如何化学除草
    油菜田如何化学除草

    油菜生产过程中,化学除草是温度越高,见效越快。以杂草生长旺盛期(3—4叶前)即油菜栽后20天左右,防效最佳。1、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除草剂。如甲黄隆、绿黄隆、胺苯黄隆及其复配制剂(如麦草净等)。并严禁使用无“三证”的除草剂。2、除草面积准确(666平方米一亩),选择...

    2042 农业种植方法 种植指南
  • 林宝文香菇栽培经验
    林宝文香菇栽培经验

    瓦房店市杨家乡岚崮村林宝文,9年前开始栽培香菇,180平方米的拱棚内,栽培香菇4800块,每年纯效益在2万元以上。通过他的示范带动作用,周围40余户农民先后搞起了香菇生产,被大家称为香菇生产带头人。他栽培香菇的经验如下。1.菌种的选择由于播种期在11月份,养菌期和出菇期棚温受外界气温影响变化较大。因...

    1889 农业种植教程 农作物种植知识
  • 秋播小麦主要技术
    秋播小麦主要技术

    一、免(少)耕机条播(扩行)麦技术免(少)耕扩行机条播麦技术,结合了免(少)耕种麦技术和精播、半精播技术的优势,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一次作业可完成灭茬、开槽、播种、覆土、镇压等五道工序,省工省本,有利于省种和培育早发壮苗;扩行条播也有利于光能的合理利用,培育壮秆大穗,提高群体质量,实现高产更高产。1....

    416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技术
  • 红富士苹果“垂柳式”整形修剪
    红富士苹果“垂柳式”整形修剪

    主枝排列:干高0.8~1米为宜,主枝共分3层,主枝开张角度70度左右。第1层离地面1米,每层间隔1米左右,第1层留2个主枝,第2层留3个主枝,第3层留4个主枝,上下层主枝在方位上要交叉排列,各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或串式结果枝组,全部下垂,形成“垂柳”状,枝与枝之间互不影响,树高控制在3米左右。注意枝...

    1325 种植常识 种植方法
  • 小麦增产13种新技术
    小麦增产13种新技术

    1、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是指将农作物秸秆(含水量65%-75%)在田间用机械实施耙切耕翻等作业。秸秆还田把作物秸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肥料,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秸秆还田后,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经测定:连续2-3年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0.06%...

    2476 农业种植教程 农作物种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