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有关黄瓜的贮藏保鲜技术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正荣园艺 点击 :

1.贮藏特性

黄瓜又名青瓜、胡瓜,原产印度及东南亚热带地区,供食用的是脆嫩果实,含水量很高,采收后在常温下存放几天就开始衰老,表皮由绿色逐渐变成黄色,瓜的头部因种子继续发育而逐渐膨大,尾部组织萎缩变糠,瓜形变成棒槌状,果肉绵软,酸度增高,食用品质显著下降。黄瓜质地脆嫩,易受机械损伤,瓜刺(刺瓜类型)易碰脱,形成伤口流出汁液,从而感染病菌引起腐烂。

2.贮藏工艺

(1)采收 贮藏用的黄瓜最好是采收植株中部生长的瓜,俗称“腰瓜”;切勿采收接连地面的瓜来贮藏,因为连地瓜。与泥土接触,瓜身带有许多病菌,容易腐烂,也不要采收植株顶部的结头瓜来贮藏,因为这种瓜是植株衰老枯竭时的后期瓜,瓜的内含物不足,在外形上也表现不大规则,贮藏寿命短。黄瓜采收时期应做到适时早收,要求在瓜身呈碧绿、顶芽带刺、种子尚未膨大时进行,即选直条、充实的中等成熟绿色瓜条供贮藏用。过嫩的瓜含水多,固形物少,不耐贮藏,黄色衰老的瓜商品价值差,也不宜贮藏。需要贮运时间长的商品瓜应在清晨采收,以确保瓜的质量。

(2)采后处理与包装 黄瓜采后要对果实进行严格挑选,去除有机械伤痕、有病斑等不合格的瓜,将合格的瓜整齐的放在消毒过的干燥筐(箱)中,装筐容量不要超过总容量的3/40如果贮藏带刺多的瓜要用软纸包好放在筐中,以免瓜刺相互扎伤,感病腐烂。为了防止黄瓜脱水,贮藏时可采用聚乙烯薄膜袋折口作为内包装,袋内放入占瓜重约1/30的乙烯吸收剂,或在堆码好的包装箱底与四壁用塑料薄膜铺盖。

黄瓜贮藏中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细菌性软腐病、腐霉病和根霉病等,贮存期1个月以上的可在入贮前用杀菌剂(如特克多)加涂膜剂(如虫胶、可溶性蜡剂)混合浸果处理,以延长保鲜期。

(3)贮藏运输 控制条件:

①温度 黄瓜的适宜贮藏温度很窄,最适温度为10~13℃,10℃下会受冷害,15℃以上种子长大、变黄及腐烂明显加快,有机械制冷设备的冷库是较理想的场所。

②湿度 黄瓜很易失水变软萎蔫,要求相对湿度保持在95%左右,可采用加塑料薄膜包装,防止失水。

③气体 黄瓜对乙烯极为敏感,贮藏和运输时须注意避免与容易产生乙烯的果蔬(如番茄、香蕉等)混放,贮藏中用乙烯吸收剂脱除乙烯对延缓黄瓜有明显效果。黄瓜可用气调贮藏,适宜的气体组成是O2和CO2均为2%~5%。

相关文章

  • 金丝瓜高产栽培
    金丝瓜高产栽培

    名贵珍稀无公害蔬菜--金丝瓜,俗名搅瓜。因其瓜肉搅拌即成晶莹透明的金黄色细丝,金丝缕缕,故名金丝瓜,又称无公害天然粉丝。春夏种植,秋储冬销,不但解决了淡季蔬菜的供应,而且优质高产高效,一般667平方米产量可达4500kg-5000kg,高产地块高达5000kg以上,其经济效益是农作物的5倍-6倍以上...

    217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知识
  • 六月苹果树管理要点
    六月苹果树管理要点

    6月份是苹果树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新梢生长、果实发育、花芽分化同步进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营养物质的积累、分配和消耗相互制约,也是麦收前后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一、夏季修剪夏剪的目的是调整树体结构、改善光照条件、均衡树体生长、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对其竞争枝、直立枝、过旺枝有空间的要进行扭梢...

    1611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 小麦秋冬时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秋冬时田间管理技术

    一、开沟覆盖,保持麦田良好墒情。播种时来不及开沟的田块,应及时开好田沟,并结合开沟,对麦种(苗)进行补充覆盖,既可以防止种子(根部)外露,失墒枯死,也能保证遇渍能排、遇旱能灌,给麦苗提供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地表覆盖农作物秸秆或稻糠、麸皮等,可起到较好的保墒、增温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作...

    2661 种植常识 种植指南
  • 台湾水果 适合在福州种植
    台湾水果 适合在福州种植

    本报讯“我已去福清、漳浦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区考察过,发现这些地方和台湾土壤、气候相对接近,基础设施和其他条件都不错,台湾农产品落户这里的产、运、销都不成问题。”昨日,从事农产品的经营运销、常年往返于两岸之间的台商王炼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台湾农产品在大陆“安家”充满信心。祖国大陆巨大的市场,已经让...

    1990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方法
  • 白峰(花椰菜)
    白峰(花椰菜)

    品种来源:系耐热早熟秋菜花杂交一代,由天津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特征特性:‘白峰’是我国第一个有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的杂种一代。约20片叶现花球,定植后50-55天成熟。收获期集中,可于秋淡季上市。株高59厘米、株幅58厘米,花球洁白细嫩、商品性好,平均单球重700克,亩产180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高。栽...

    2992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技术
  • 套作大豆 巧搭配强管理
    套作大豆 巧搭配强管理

    全国大豆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杨文钰教授带领的四川农业大学套作大豆科研团队,研究总结出的麦—玉—豆套作模式,不仅能增加粮食与大豆产量,还能减少用工,大幅增加种植收益。近年来由于套作大豆高产示范成效显著,套作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去年总面积达到500多万亩。今年该...

    2711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管理
  • 花能壮功效与使用说明书
    花能壮功效与使用说明书

    农药类型:其它农药名称:花能壮农药剂型:生产企业:蓬莱市果树医院防治对象:使用方法◎成份:氮N≥12% 磷P2O5≥32% 钾K2O≥14% 镁Mg≥3% 微量元素≥0.5%◎生产厂商:江苏龙灯化学◎特点:高磷型全营养叶面肥。采用现代螯合技术,溶解性、渗透性、粘着性、混...

    1072 除草剂说明书 农药教学
  • 棉花膜下滴灌效果显著
    棉花膜下滴灌效果显著

    膜下滴灌技术是高蒸发量干旱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对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酒泉市农科所从2002年开始对膜下滴灌技术进行广泛系统的调查研究,在酒泉率先对棉花作物开展试验示范工作,经过试验和示范,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显示出了突出的效果。———...

    500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指南
  • 活性锌红钾功效与使用说明书
    活性锌红钾功效与使用说明书

    农药类型:其它农药名称:活性锌红钾农药剂型:生产企业:河北天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防治对象:使用方法 活性锌红钾适用作物药物残留...

    1409 农药防治对象 除草剂知识
  • 番茄“双根双蔓”整枝法
    番茄“双根双蔓”整枝法

    番茄双根双蔓整枝栽培方法,适合种植无限生长型的任何一个品种。1、育壮苗定植,确保主枝根深叶茂。第一穗花絮下的侧枝选一枝健壮的留下,其它的全部抹去,留下的这一侧枝待生长到50cm以上,就可深埋生根,具体做法:揭起地膜,在株距40cm的两株番茄中间平行地挖两条20cm长,10cm宽,深3cm的倒立抛物线...

    1229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禁忌
  • 蔬菜栽培有巧招
    蔬菜栽培有巧招

    墙式栽培是一种充分利用有效面积发展蔬菜种植的方法。用砖砌两路单墙,间距30厘米左右。间隔一定距离用钢筋搭接好,以免膨胀导致墙体断裂,也可用其它材料做外框架。立柱式栽培是一种立体利用空间,节约用地的办法。用农膜或硬塑料制成圆柱形长袋,内盛基质。将立柱挂在墙上或挂在梁上,周边呈螺旋状排列开孔,大小约2....

    557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管理
  •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农大60的选育和推广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农大60的选育和推广

    1999年,中国农业大学的戴景瑞、苏胜宝、谢友菊等人完成了“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农大60的选育和推广”项目。农大60是在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下,由自选高配合力自交系综31与外引自交系5003组配而成,1986-1989年先后在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四川、浇灌及华北(7省区)大区的区域...

    2014 种植技术大全 农作物种植管理
  • 三环唑功效与使用说明书
    三环唑功效与使用说明书

    农药类型:其它农药名称:三环唑农药剂型:生产企业:江苏通维生化有限公司防治对象:使用方法产品特点:具有较强的内吸性的保护性杀菌剂。能迅速被水稻各部位吸收,持效期长,药效稳定,用量低并且抗雨水冲刷。适用作物药物残留...

    348 除草剂说明书 农药禁忌
  • 香椿干制加工贮藏技术
    香椿干制加工贮藏技术

    香椿是一种木本蔬菜,以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野生香椿一年只有一季应市。如果在旺季将野生香椿采来,干制加工贮藏,逢节日或淡季出售,既丰富了菜篮子,又给农民增加了一条致富路。据笔者实践,经过脱水贮藏后的干香椿,其色、香、味与鲜香椿差别不大。现将加工技术介绍如下:一、采 集香椿在长成木质...

    2304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 “两杂”种子咋处理
    “两杂”种子咋处理

    搞好播前种子处理,可为苗齐、苗全、苗壮打好基础,能有效预防病、虫危害,应大力推广。水稻种子药剂处理前先选种,再晒种1-2天。三环唑浸种:20%三环唑粉剂750倍液(即50克药加水37.5公斤)浸种12小时,然后捞出用清水洗净催芽播种,预防稻瘟病。强氯精浸种:10%强氯精晶体500倍液(即10克药加水...

    1562 农作物种植管理 农业种植教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