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极甜汁多的魏可葡萄

时间 : 05-09 投稿人 : 珏鸣 点击 :

魏可葡萄原产日本,别名温克,欧亚种,是由日本山梨县志村富男1987年用Kubel Muscat与甲斐路杂交育成的品种。我国于2001年3月从日本引进该品种,它具有如下特征特性:

极甜汁多的魏可葡萄 | 植物科普

一、果实性状。果穗圆锥形。果穗大,穗长18-25厘米,穗宽12-14厘米,平均单穗重450克,最大单穗重1350克。果粒着生松,果穗大小整齐。果粒卵形,紫红色至紫黑色,成熟一致。果粒大,纵径2.23-3.63厘米,横径1.69-2.5厘米,平均单粒重10.5克,最大单粒重13.4克。果皮厚度中等,韧性大,无涩味,果粉厚,果肉脆,无肉囊,汁多,果汁绿黄色,极甜。每果粒含种籽1-3粒,多为2粒。种籽与果肉易分离。无小青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20%以上。鲜食品质上等。

二、生长结果习性。植株生长势极强。隐芽萌发力强,芽眼萌发率90-95%,成枝率95%,枝条成熟度好。结果枝占芽眼总数的85%。每果枝平均着生果穗数为1.44-1.64个。隐芽萌发的新梢结实力强。采用高、宽、垂架式,每亩栽220株时,产果约1500公斤。

三、植物学特性。嫩梢淡紫红色。梢尖半开张,黄绿色,无绒毛,有光泽。幼叶黄绿色,带淡紫色晕,上表面有光泽,下表面叶脉上有极少量丝状绒毛,有光泽。成龄叶片大,心脏形。嫩梢茎部及叶片下表面叶脉上有极少量丝状绒毛。叶片大多4裂刻,中等深,上裂刻基部多为矢形,下裂刻基部多为三角形。叶片锯齿为圆顶形。叶柄洼多为矢形,基部椭圆形。新梢生长自然弯曲,节间背侧青绿色,腹侧青紫色。枝条棕色。

四、物候期。在江苏省张家港地区,4月1-11日萌芽,5月15-25日开花,9月15-25日浆果成熟。从萌芽至浆果成熟需162-177天,此期间有效积温为3686.8-3984.3℃,浆果为极晚熟品种,抗病力较强。

五、适应性。该品种在江苏省引种表现丰产、抗病,极易上色。2002年3月定植的嫁接苗300株,扦插苗360株共0.2公顷,2003年全部结果,平均株产量11公斤,亩产量7260公斤,上色均匀,外观漂亮。

六、总评。该品种树势强,糖度高,肉质硬,极耐储运,特丰产,结果后着色较好,稍有裂果,抗病力较强,容易栽培,但叶片偏大,易造成下部叶片遮荫。该品种成熟后挂在树上的贮藏期也长,可留树保存到11月份,适宜延迟栽培。( 225500 江苏省姜堰市梁徐镇林业指导综合站 王元金 干传旺 )

相关文章

  • 百合田间管理措施有哪些
    百合田间管理措施有哪些

    一、中耕除草栽后第二年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在春季齐苗后,第二次在5月开花前,第三次在7月开花后。第一次中耕宜浅,第二、三次宜深。封行以后不再中耕,大草用手拔除。二、追肥一般追肥3次。第一次在1月前后,亩施腐熟厩肥2000公斤、饼肥5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第二次在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亩施腐熟人...

    1881 种植常识 种植指南
  • 秋延后辣椒春提前苦瓜栽培模式
    秋延后辣椒春提前苦瓜栽培模式

    通过对秋延后辣椒——春提前苦瓜栽培模式的试验,每667平方米获纯利2000元以上。现将这一栽培模式介绍如下。1 秋延后辣椒1.1品种选择及用种量 品种选用汴椒一号、新丰四号、宁椒五号。每667平方米用种量均为50~60g。1.2种子处理 播种前1~2天选择晴天晒种,注意不要烫坏种子。将种子置于55~...

    1165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教程
  • 油菜、柑桔、蔬菜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
    油菜、柑桔、蔬菜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

    油菜、柑桔、蔬菜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方案蔬菜一、灾情及影响据我部农情调度,截至2月14日,湖南、江西、贵州、湖北、四川、安徽、广西、浙江、广东、重庆、云南、江苏、陕西、河南、山东、甘肃、福建、上海、宁夏、山西等20个省(区、市)因低温冻害蔬菜受灾4208万亩,占全国秋冬种蔬菜面积的32.4%。其中成灾2...

    2859 农业种植方法 种植指南
  • 西瓜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西瓜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西瓜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种植技术,种植科普...

    1420 种植技术 种植科普
  • 牛粪秸秆培育双孢菇技术
    牛粪秸秆培育双孢菇技术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曹岩坡戴素英利用牛粪和秸秆栽培双孢蘑菇不仅投入少、效益可观,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一般每棚占地100平方米,投资700元左右,产值6000-8000元,每棚纯收入5000-7000元。而且净化了环境,变废为宝,治理了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牛粪等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是农民合理利用...

    2533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
  • 油桃设施栽培采后管理技术
    油桃设施栽培采后管理技术

    一、正确揭膜。油桃采收后须除棚膜,转向露地管理。但生产中易出现揭膜过急现象,导致“闪苗”,植株出现不同程度的黄化现象,需经3个月才能逐渐恢复正常。正确的揭膜方法:经3-5天放风锻炼,使植株抗逆性提高,再经2-3天揭膜。二、结果枝更新。设施内植株上的结果枝,经过较长时间生长,不易形成高质量花芽,再生长...

    1094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教程
  • 香椿的无性繁殖技术
    香椿的无性繁殖技术

    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 Roem,别名椿甜树、香椿芽、春阳树等,楝科楝属乔木,可供食用、材用、药用、观赏等。现将其无性繁殖方法介绍如下:一、分株法香椿根具有较强的萌蘖性,分布在10cm表土层的侧根,多呈水平生长,伸向土表。当养分大量积累或受到机械损伤时,极易发生萌蘖,形成...

    204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教程
  • 秋季巧养花
    秋季巧养花

    每个养花人都希望自己侍弄的花花草草一年四季花常开、草常绿。在一个新的季节来临的时候,花花草草的生长也会适时而变,那么怎样在秋天做个好的花匠?秋天养花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光照时间夏季放置在庇荫处的花卉,如棕竹、巴西铁、橡皮树、散尾葵、龟背竹、文竹等,由于秋天日光逐渐减少,这时候应将它们移到早、晚有阳...

    1784 种植常识 种植方法
  • 水稻―苏丰粳1号
    水稻―苏丰粳1号

    一、来源与类型:原名“SR21”。由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以苏粳2号/南粳33//秀水122/早单8复交,于1993年育成的中熟晚粳稻品种。二、试验结果与适应范围:1996-1997年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4.4公斤比对照秀水122增产7.15%,达极显著,稳定性测定,回归系数1.18;1997年...

    678 农作物种植管理 农业种植教程
  • 林桑树及其培育技术
    林桑树及其培育技术

    信息来源: 薛忠民 李五建   园林桑树及其培育技术       在突飞猛进的桑树产业化进程中,新近推出了多种具有广阔前途的项目,其中之一就是发展园林桑树。把桑树用于园林事业,这在欧美国家的许多地区非常普遍。有作行道之用,有作成片景观,或是点缀公园,亦或美化山庄,效果都很理想。北京大兴区有...

    2188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禁忌
  • 大棚豇豆越冬栽培
    大棚豇豆越冬栽培

    一、合理密植越冬茬豇豆由于生长期处于低温、弱光环境下,光合作用受阻,植株本身营养制造受到限制,所以在定植时一定不能太密,以防叶片互相挡光。一般采取70厘米、50厘米大小行定植,穴距27~30厘米,每穴2~3株,定植后浇水,划锄后覆地膜。二、田间管理冬季加强覆盖保温,加强采光,经常擦棚膜,使透光良好,...

    564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农作物种植
  • 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
    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

    种子处理为提高水稻发芽率,播前应晒种,再用百克(25%咪鲜胺)2毫升或恶线清(16%咪鲜胺杀螟丹)15克,加水5~6公斤浸5~6公斤稻种,每5~6公斤水中再加1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浸72小时,日浸夜露,然后催芽播种,可有效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前期灰飞虱。水分管理旱育秧在揭膜时要及时浇一次...

    2556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方法
  • 如何采集贮存花种
    如何采集贮存花种

    “秋收冬藏”是花卉繁殖和发展的自然规律,根据我多年来对花子采集保管的教训和体会,秋天收集种子要注意两点:一、掌握好采种子时机根据地方气候和花卉品种因时制宜,北方结子的花卉一般在白露前后就得采,否则如遇霜、风、雹等灾害即会造成损失。看种子皮壳呈黄或黑色即成熟,否则即炸开散落,&...

    1533 种植常识 农作物种植
  • 小麦播种“七分种,三分管”
    小麦播种“七分种,三分管”

    “两晚”技术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又一技术措施,在玉米晚收增产的前提下,小麦生产中一定要改变传统“三分种,七分管”的的观念,提倡“七分种,三分管”的新思路、新观念,彻底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耕层过浅,整地不好目前小麦生产中大多只...

    1539 种植技术 种植科普
  • 春甘薯如何提高产量和品质
    春甘薯如何提高产量和品质

    春甘薯是高产农作物,如能加强管理,产量和品质会大幅度提高。实践表明,以下这九招对提高春甘薯的产量和品质效果良好。一、薯田深耕甘薯田进行深耕能够加深活土层,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根系向深层发展,从而提高甘薯产量。一般深耕26~33厘米比浅耕15厘米的增...

    1754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禁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