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 : 2023-01-14 投稿人 : 迅枫 点击 :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在各地稻区普遍发生,而且逐年加重,危害较大。

一、发病规律

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次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侵入水稻花器及幼颖。病菌早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嫩颖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

二、影响发病因素

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均能发育,以26℃-28℃最为适宜,34℃以上不能生长。同时,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因此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主。在水稻抽穗花期雨日、雨量偏多,田间湿度大,日照少一般发病较重。

2.品种。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的品种,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此外,颖壳表面粗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

3.栽培管理。栽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泌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剑叶含氮量偏多,会加重病性的发展,病穗病粒亦相应增多。

三、防治对策

1.选用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和比较抗病品种。

2.消灭初侵染源。翻耕整地时,结合防治纹枯病,捞除浮渣,消来越冬菌核。并做好种子消毒工作,用2%-3%石灰水或50%多菌屡500倍液或采用500倍液强氯精浸种12小时。

3.合理追肥,科学管水。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强稻株抗病能力,切忌迟施、偏施氮肥。在水浆管理上宜干干湿湿灌溉,适时适度晒田,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4.适时喷药防治。老病区或杂交稻种植集中的地区,或水稻在抽穗场花遇到雨日多、湿度大的天气,应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前2-3d及时喷药防治,一般每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70kg喷雾。或在始穗前6d左右每亩用50%甲基托布津加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相关文章

  • 紫荆角斑病怎么防治
    紫荆角斑病怎么防治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扩展后,互相融合成大斑。感病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导致叶片枯死,脱落。【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尾孢属一种真菌(Cercosporachionea)。该病一般在7-9月发生,一般下部叶片先感病,逐渐向上蔓延扩展。植株生长不良,多雨季节发病重,病菌在病...

    2199 植物病虫害原因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 杨梅干枯病防治
    杨梅干枯病防治

    杨梅干枯病发病较普遍,一般进入盛果期后的果树发病较多,危害枝条生长。一,症状该病主要为害枝干,初期为不规则暗褐色的病斑,后逐渐扩大,沿树干上下发展。被害部由于水分逐渐丧失而成为稍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与正常部位之间有明显裂痕。后期病斑表面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这是分生孢子盘,开始埋在表皮层下面,成熟后突...

    1469 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禁忌
  • 烟用农药混用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烟用农药混用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目前烟草病虫害种类多,往往需要同时防治几种病或虫,甚至病虫兼治,为了节省打药时间,常常把几种农药混合使用。在混用农药时,应充分了解每种农药的性质以及农药之间混用的可能性,否则容易降低药效甚至产生药害。因此应通过科学用药相互增益的有效途径,提高防治效果,减少药量和降低成本。在进行农药混用过程中应坚持:...

    863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
  • 棉花癌症抓紧治
    棉花癌症抓紧治

    枯、黄萎病被棉农称之为“棉花癌症”。目前,持续多日的高温多雨,使棉田表面看来是“形势一片大好”;但笔者在田间调查时发现,棉田中依然存在枯、黄萎病病株,下部叶片干边,向里延伸呈失绿黄化状,整株生长不良、相对矮小。特提醒棉农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发病特点。枯、黄萎病主要以土壤中带菌(枯萎病菌在土壤中可存...

    2436 病虫害防治 农药种类
  • 高温多雨谨防香蕉炭疽病
    高温多雨谨防香蕉炭疽病

    前几年,香蕉炭疽病主要为害成熟或将近成熟的果实。近年来,随着连作蕉地的增加和蕉园的老化,炭疽病为害叶片的情况变得普遍而严重,使蕉树减产及品质下降。一、叶片受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柄,最初在叶柄背面出现黑色或黑褐色的小园斑,以后病斑迅速扩大或几个病斑合并成条形或不规则的大斑,严重时全段果柄全部变黑。叶柄基...

    2894 农业种植方法 种植指南
  • 无公害茶园切莫滥用调节剂
    无公害茶园切莫滥用调节剂

    在无公害茶叶生产过程中,如何正确地选用无公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芽叶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我国目前在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的植物调节剂有油菜素内脂、BR-120和天丰素等。茶树施用该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后,能促进芽叶生长的各种活性。其使用方法是:在茶树生长季节,用0.01%BR-120乳油(若采用油菜...

    2026 农药名字 病虫害防治
  • 枇杷生理性病害防治
    枇杷生理性病害防治

    1.日灼病  日灼病可发生于枝干和果实。枝干日灼病初起时树皮干瘪凹陷,燥裂起翘,后病部扩大成焦块,深达木质部,似火灼状。果实日灼病发生后,果实阳面果肉被灼瘪,病部呈黑褐色凹陷干涸病斑,完全失去食用价值,又往往导致炭疽病盛发。果实转色期遇浓雾高温天气易发生,受阳光直射的果实也容易发生。长期裸露在烈日下...

    1494 种植科普 果树种植知识
  •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白菜霜霉病:苗期被害时,叶背面出现白色霜状霉层,严重时叶片枯死;成株被害后叶背面出现霜霉,叶正面初为褪绿色斑,后变为黄褐色,病斑发展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随病情加重,叶片会由外向内层层连片枯死。采种株还危害花梗、花器、种类,使花梗肥肿弯曲花器肥大畸形,花瓣小而枯黄,结实不良,病部均有白霉。防治方法:选...

    759 农药使用方法 农药使用说明
  • 水稻螟虫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螟虫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其中普遍发生较严重的主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还有稻苞虫、大螟等。二化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三化螟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水稻。为害特点螟虫一生分为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阶段,只有幼虫阶段才蛀食稻茎。二化螟幼虫身体淡褐色,背部有5条紫褐色纵线;三化螟幼虫黄白色或淡黄...

    1283 农药使用指南 农药使用方法
  • 苦瓜白粉病病毒病防治
    苦瓜白粉病病毒病防治

    一、白粉病:在开花结果期间易得此病,叶片上首先布满白色粉状物,逐渐使叶片失绿发黄,导致植株早衰,幼瓜畸形,使质量和产量明显降低。当白色粉状物刚刚出现时,可用以下三种药剂进行防治。1、菌唑水溶液1500倍。2、粉锈宁水溶液1000倍。3、硫悬浮剂水溶液600倍。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喷二到三次,即...

    521 植物病害与病因 农药使用技术
  • 农药瓶乱扔分析及解决方法探讨
    农药瓶乱扔分析及解决方法探讨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造成的危害。从调查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存在这么一些问题与危害。1、农民违规使用农药的情况还依然存在。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对有些高毒农药(如甲胺磷等)已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但许多农民还在违规使用这些农药,经常违规使用剧毒农药的比例竟然高达25%,其来源主要是农民原来已购买剩留下来...

    576 农药使用禁忌 农药使用教学
  • 生菜霜霉病防治技术
    生菜霜霉病防治技术

    1.发病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以成株受害重,主要危害叶片。病叶由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最初叶上生淡黄色近圆形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霉即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有时蔓延到叶片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在阴雨连绵的春末或秋季发病病重;栽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多,土壤潮...

    1316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果树种植知识
  • 农药制剂混用时请注意
    农药制剂混用时请注意

    农药混用主要是指两种液用农药制剂配到一起,成为一种药液喷雾施用。合理的农药混用,可以扩大使用范围或者兼治几种有害生物,可以提高工效。有的混用甚至可以增加药效并减轻抗药性、药害等农药的副作用。例如,农作物病害、虫害同时发生,可混用杀菌剂、杀虫剂,别的好处不说,起码可以少打一次药。当然,这里同时发生的有...

    1820 农药肥料品牌 农药使用教学
  • 秋季苗木如何贮藏
    秋季苗木如何贮藏

    秋季苗木起出后,如果不能及时栽植,应进行贮藏,以免苗木失水风干,应抓紧做好以下几点:1、用细沙填埋 最好用沟藏,沟深50厘米,长、宽根据苗木数量确定。沟挖好后,将苗木一捆捆根朝下、梢朝上放入沟底,捆与捆之间不要过紧,以防烂根。要以过粗筛的河沙填埋,边填沙边活动苗木,使沙填充于捆间、苗间。2、适量浇水...

    2565 农药使用说明 植物病害诊断标准
  • 桑椹白果病的综合防治
    桑椹白果病的综合防治

    桑椹白果病是菌核病的俗称,是桑果主要病害,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桑果颗粒无收。病原物为核盘菌,菌核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染病残枝落叶和堆肥。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孢子侵入雌花,产生大量菌丝,果肉肿胀,呈...

    1745 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