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冬小麦田间野杂麦和杂草除治技术杂草

时间 : 2023-03-19 投稿人 : 伊兮 点击 :

河北省是冬小麦生产大省,随着冬小麦的发展,河北省小麦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也要看到在小麦生产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小麦田间野杂麦和杂草的发生面积很大,加大了生产成本,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的提高。

冬小麦田间野杂麦和杂草除治技术杂草 | 植物病虫害

一、冬小麦田间野杂麦和杂草的概念、特点。麦田野杂麦是指具有非栽培品种特征、特性,并有一定退化和野生性的杂麦。其特点:一是野杂麦种子休眠期长短不一。休眠期短的可在夏季出苗生长,但对冬小麦不能造成危害;休眠期长的可达2~3个月,并随冬小麦播种后一同出苗,在苗期很难分辨,与冬小麦能争食资源。二是野杂麦分蘖成穗率极强。一般单株分蘖都在10个以上,多的可达20~30个或更多,比栽培品种单株分蘖多6个以上,且90%左右的蘖都能成穗,其蘖成穗期不一致。三是野杂麦植株高、茎秆细、极易倒伏。株高一般在100~120厘米,比栽培品种高30~50厘米,若野杂麦占到麦田的15%以上时,容易导致小麦倒伏,造成减产。四是野杂麦成熟早、落粒性强。一般比栽培品种早3~5天成熟,且穗子“口松”,成熟后易自然落粒,机械收获更易籽粒脱落。五是野杂麦穗长粒多,千粒重低。一般平均穗粒数40多粒,比栽培品种多10粒以上,平均千粒重24克左右,比常规品种低15克左右,尽管野杂麦单株产量不低,但麦田中发生量大时,造成倒伏,导致小麦群体产量降低。

麦田杂草是指侵入麦田中具有危害小麦正常生长的野生草本植物。主要包括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两大类,禾本科杂草有节节麦、雀麦、野燕麦、看麦娘等,阔叶杂草有播娘蒿、荠菜、麦瓶草、藜等。

二、麦田野杂麦和杂草对小麦的危害。野杂麦和杂草是目前我省小麦生产中的一大公害,它们与小麦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造成小麦个体发育不良,群体结构变小,田间小麦整齐度降低,使小麦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并且严重影响了小麦生产。分析野杂麦的主要来源有:一是育种过程中随新品种种植出现的品种自然分离;二是农民自留种和农家品种的后代遗留退化;三是农机跨区收割携带遗留的异地品种长期自然驯化;四是有机肥堆沤产生的高温作用促使品种变异。杂草的主要来源:一是本地固有的杂草;二是农机收割带来的新杂草种类,如雀麦、节节麦等。

野杂麦和杂草在我省蔓延发展很快。据调查,大部分麦田野杂麦的比例占整个麦田的3%~5%,严重的高达10%~20%;禾本科杂草面积高达150~200万亩。野杂麦和杂草发生的地块很难除治,野杂麦目前没有有效的化学药剂可以除治,较好的方法就是人工拔除,杂草虽有药剂可以防治,但除治禾本科杂草药剂价格偏高。因此,大大增加了农民除治的工时和成本。

野杂麦危害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从开始的几株,到两三年的成片发展,最后导致小麦的严重减产。如若不去拔除,致使数年后越来越严重。据农业技术部门调查,由于野杂麦易掉粒,籽粒小,大约只有30%的收成,其余70%均散落到田间,这就给野杂麦的繁殖提供了条件,最后形成公害。

三、野杂麦和杂草除治技术。野杂麦和杂草除治技术分为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化学防治三类。

(一)农业措施。

1. 使用精选加工的高质量的小麦种子。小麦播种前对麦种严格精选,剔除秕粒、杂粒和草籽。尽量减少农民自留种和不合格种子的串换。

2. 建立健全小麦繁供种体系。县级农业部门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确定2~3个当家品种,根据供种量确定繁种面积,严格按照繁种技术规程,严把质量关,并组织好种子供应。

3. 播前深耕或轮作倒茬。对于重发生区,应至少2~3年进行深耕一次,把野杂麦和杂草的种子翻入土壤深层,也可与油菜、棉花等阔叶作物轮作2~3年。

4. 中耕。在小麦冬前苗期和早春返青、起身期进行田间中耕,既有利于小麦生长,同时又可除治一部分野杂麦和杂草。

(二)物理措施。野杂麦和杂草除治物理措施主要是人工拔除。目前,人工拔除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分为冬前和春季两个时期进行。在冬前小麦三叶一心后,麦田中的野杂麦和杂草就可看出,一般野杂麦不易辨认,杂草容易辨认。野杂麦苗期叶片窄长、丛生、色泽较淡,有的叶片有绒毛,此时垄背、行间的苗子多是野杂麦和杂草,应重点拔除。春季小麦生长迅速,同时野杂麦和杂草也开始大量繁殖,从小麦起身到拔节期就可容易分辨,特别到小麦抽穗后更易分辨。在拔除过程中,须特别注意要连根拔除,尤其是野杂麦,不能只用剪子剪掉野杂麦的穗子。因为野杂麦分蘖成穗率极强,剪掉了上部的穗子,三、五天后下部的分蘖又迅速长出成穗。野杂麦的拔除应树立见一棵拔除一棵的思想,连续2~3年就可基本除掉。

对于杂草较少的麦田,可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进行人工拔除,消灭在杂草打籽之前。

(三)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主要是针对麦田杂草的防治,对于野杂麦当前没有比较有效的化学药剂可以进行防治,只能用物理措施。

1. 改变杂草防治策略。由于目前杂草种群变化较大,从过去防治阔叶杂草为主,变为防治禾本科杂草为主,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应大力推广麦田杂草秋季防治技术,变春季防治为秋季防治。在用药上,在禾本科杂草重发区,要引进、示范、推广骠马、世玛等对路农药品种,在小麦三叶期进行防治,控制禾本科杂草危害蔓延。

2. 药剂防治时间。冬前小麦3~5叶期为宜(杂草分蘖前),对全田的麦行麦垄进行均匀喷雾效果最佳。冬前用药时间掌握在小麦分蘖以前。春季麦田杂草较重的在小麦起身期进行喷药。

3. 用药品种。(1)重发生区,亩用50%异丙隆250克于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2)防治毒麦、看麦娘、野燕麦等,用6.9%骠马乳油每亩50毫升。(3)防治雀麦不选用骠马,可用70%彪虎水分散剂。它对已经长出的杂草和未长出的杂草同时具有封杀效果,还兼治阔叶杂草。使用时期在杂草1~3叶期,亩用3克加专用助剂10~15克喷雾。秋季施用期温度在10℃以上。也可用3%世玛(甲基二磺隆)乳油,亩用25~30毫升对水15~25公斤。(4)防治节节麦用3%世玛乳油每亩30毫升。(5)禾本科和阔叶杂草都达防治标准的田块,每亩用6.9%骠马乳油50~60毫升加20%使它隆乳油30~40毫升混合后对水30~40公斤喷雾加以防除。

4. 注意用药环境。(1)避免在冷空气入侵阶段用药,最低气温不低于4℃。(2)抓住晴暖天气加以防除,确保作物安全生长和除草剂药效的充分发挥。(3)严格掌握用药量,避免产生药害,安全进行秋季化学除草。(4)使用世玛4小时后降雨不影响药效,但用药前后两天不可大水漫灌,往往有小麦黄花和蹲苗现象,一般3~4周后消失,不影响产量。(5)使用除草剂要采取二次稀释法,一次喷匀,不重喷不漏喷。

曹刚(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相关文章

  • “霜·疫”类病害可用哪些药剂防治?
    “霜·疫”类病害可用哪些药剂防治?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青瓜网青瓜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和青瓜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病害八大症候群之一:凡是由霜霉属、疫霉属、腐霉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均可归为霜·疫类病害,其中霜霉属可引起霜霉病、霜疫...

    366 农业种植教程
  • 贴梗海棠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贴梗海棠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贴梗海棠属蔷微科木瓜属落叶灌木,枝干丛生,枝有刺,叶椭圆形至长卵形,成株高约2~2.5m,花3~5朵簇生于2年生老枝上,花瓣5枚,花期3~4月,红、粉红或白色花,是常见的园林观赏植物和盆景材料。贴梗海棠的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病虫的危害,常造成叶片提早脱落,果实畸形,生长势衰弱,降低观赏性,给养护管理...

    337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农作物种植
  • 夏茶初期茶树病虫害防治意见
    夏茶初期茶树病虫害防治意见

    春茶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病虫害也渐入相应的高峰期而为害茶树。目前茶树病虫害以虫害居多,如食叶类害虫(茶毛虫、茶尺蠖)、吸汁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瘿螨)等在部分茶园较重;病害则以茶炭疽病为主。茶农应积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避免盲目用药,减少茶园喷药次数,达到经济、无公害化的病虫害防治效...

    2344 种植科普 种植方法
  • 鸡长痘疹的疾病特征及防治方法
    鸡长痘疹的疾病特征及防治方法

    农村养鸡十分普遍,而在养鸡的过程中则一定要做好各种疾病的防治,这也是提高养殖收益的基础。其中,鸡长痘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不重视的话就会给鸡带来一定的伤害。那么鸡长痘疹的疾病特征及防治方法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下吧。鸡长痘疹的疾病特征痘疹在每年的8-11月份,尤其是10月中旬-11月...

    2534 农作物种植管理
  • 怎样防治甜瓜霜霉病
    怎样防治甜瓜霜霉病

    怎样防治甜瓜霜霉病?甜瓜霜霉病是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受害,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律形,淡褐色或黄褐色,通常从植株下部赂上蔓延。多雨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啬、扩大、汇合,叶片逐渐干枯脱落,甚至全株死亡。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

    267 种植科普 农作物种植
  • 莲藕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莲藕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褐斑病是莲藕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春、夏、秋三季都可发病,一般病株占30―50%,严重时发病率可达80%以上,显著影响莲藕产量和质量。一、症状。这种病主要危害莲藕的叶片和叶柄。叶片染病初期产生褐绿色小斑点,以后扩展成红褐色至暗褐色不规则至多角形坏死病斑,外围常有黄色晕圈,大小2―10毫米,病斑常有同...

    256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教程
  • 柑橘衰退病的田间症状及防治
    柑橘衰退病的田间症状及防治

    柑橘衰退病在我国有哪些田间为害症状以及如何防治?柑橘衰退病是由柑橘衰退病毒侵染引起的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各柑橘产区普遍发生。根据其引起的田间症状不同,该病毒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速衰型、苗黄型和茎陷点型。速衰型主要为害以酸橙做砧木的柑橘品种,迄今已在全球导致毁树过亿株,酸橙砧木无法在我国幸存,目前我国普遍...

    2393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科普
  • 花卉禁用或慎用的农药
    花卉禁用或慎用的农药

    花卉等观赏类植物对于农药比较敏感,农药使用不当,轻者出现落叶、落花、落果,重者导致植株死亡。乐果、氧化乐果:对猕猴桃特敏感,忌用;对梅花、樱花、花桃、榆叶梅、贴梗海棠、杏、梨等蔷薇科观赏植物,有明显的药害。上述观赏植物不宜使用乐果和氧化乐果。敌敌畏:对梅花、樱桃、桃子、杏子、榆叶梅、二十世纪梨、京白...

    2052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病虫害图片
  • 天竺葵细菌性叶斑病
    天竺葵细菌性叶斑病

    【分布】江苏、浙江等地。 【症状】叶片病害发生初期在叶背出现水渍状小斑,2-3天后病斑略下陷,为褐色小斑点,针尖大小,圆形或不规则形,以后逐渐扩大为暗褐色或赤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直径1.5~3.0毫米,病斑稍有轮纹,边缘周围有褪色区,在一叶片上可发生很多斑点,特别是在下部较老的叶上,斑点更多。...

    716 农业种植方法 农作物种植知识
  • 防治大豆菌核病
    防治大豆菌核病

    1、品种选择:尽量选择株型收敛,通风透光好的品种。2、精选种子:播种前,将种子过筛以清除混杂于种间的菌核。3、深翻: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秋季深翻,将土表的菌核埋入20厘米以下的土层内,子囊盘柄在土中得不到光照,不能发育形成子囊盘,可减少浸染来源。4、轮作: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5、排水与施...

    208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 种植指南
  • 枣烂果病的发生及防治
    枣烂果病的发生及防治

    枣烂果病已知可由苹果轮纹病的病源物所致,其基本症状与之相似,故又称枣轮纹病。其有性阶段为PhysalosporapiricolaNose,属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MacrophomakawatsukaiHara,属半知菌亚门。可为害梨、桃、杏、李、海棠等多种果树。枣果染病后在前期较少发病,着色后,采收...

    2004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常识
  • 除草剂的使用切莫忽视天气
    除草剂的使用切莫忽视天气

    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效果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科学使用,可以大大提高除草剂的使用功效。1、风、雨天气的“负面”影响及对策试验结果表明,在风速超过8—10米/秒的条件下喷雾除草剂,除草剂的药效可降低5%左右。同时,网风力的作用喷雾的除草剂雾滴还可随风飘移到附近其它敏感作物造成药害。因此,在...

    257 植物杀虫药有哪些 农药种类
  • 香椿主要病虫害防治
    香椿主要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1.根腐病(立枯病)。症状:香椿幼苗期表现为芽腐、猝倒和立枯,大苗表现为根茎和叶片腐烂。患处皮层变为赭褐色,继而变为黑褐色,流水腐烂,难以自愈。病株生长发育迟缓,中期落叶,重者可引起死亡。防治:适时间苗,防止苗木过密,培育壮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用石灰(每穴0.5~1千克)处理根...

    2800 种植知识 农业种植教程
  • 豇豆锈病防治
    豇豆锈病防治

    1.症状豇豆锈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柄和种荚,发病初期叶背出现淡黄色小斑点,逐渐变褐,隆起呈脓疱状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到后期,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致使叶片变形早落,有时叶脉种荚也产生夏孢子堆或冬孢子堆,种荚染病,不能食用。2.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本病由担了菌亚门、豇...

    2333 农作物种植技术 种植科普
  • 早稻直播田烂种、烂秧如何补救
    早稻直播田烂种、烂秧如何补救

    水稻烂秧是水稻生产中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分析烂秧原因,采取防治措施,对水稻生产有重要意义。烂秧包括烂种和烂芽。这种现象在水育秧、湿润育秧和直播田常有所发生。而死苗现象常发生在塑料薄膜育秧和旱育秧田中。现把其各自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烂种谷种在出苗前死亡。原因很多,如谷种在储藏期间失去生命力或种子生...

    2862 病虫害原因 农药使用技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