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人中黄 |
---|---|
门类 | 中药材·《本经逢原》·人部 |
中文名 | 人中黄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张璐·清(公元1617-1700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人中黄·《本经逢原》·张璐 |
更多 | 《本经逢原》由清代著名医家张璐著,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是张璐众多著作中唯一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张璐,字路玉,号石顽,生于1617年,大约卒于1700年,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
甘咸寒无毒。造法,用大竹截段,两头留节,削去外皮,傍钻一孔,用甘草细末入满于中,以蕉扇柄削圆塞孔,冬至浸大粪池内,立春后取出,悬风处晾干,取用。又法如前制竹,不入甘草,但用蕉扇柄或杉木塞孔,浸粪池中,以取其汁与金汁无异,仅供一时取用,不能久藏。粪清亦解瘟热诸毒。又误食毒菌、枫树上菌、及过食银杏,胀闭欲死者,悉能解之。并解砒石、野葛、野芋等毒。即家芋三年不收,花开如莲者亦能杀人,急取灌吐,方可得生。
发明人中黄取粪土之精,以解天行狂热温毒发斑最捷。然汁则性速而能下泄,甘草制者则性缓而能解毒。兼治河豚菌毒,一切恶疮灾病,用人中黄、酒、大黄末等分,无灰酒服,须臾泻利,毒即随出。虽大渴不可饮水,饮水则毒邪不散而难救也。急切不可得,以粪坑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