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 | 甘草 |
---|---|
门类 | 中药材·《得配本草》·草部(山草类五十种) |
中文名 | 甘草 |
拉丁名 | |
英文名 | |
别名 | |
界 |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
门 | |
纲 | |
目 | |
科 | |
属 | |
种 | |
分布区域 | |
命名者及年代 | 严西亭·清(公元1644-1911年) |
保护级别 | |
备注 | 甘草·《得配本草》·严西亭 |
更多 | 作者:严西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术、苦参、干漆为之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忌猪肉。
甘。入手少阴、足阳明、太阴、厥阴经气分。益精养气泻火和中,健脾胃,解百毒,和络血,缓肝急,祛邪热,坚筋骨,长肌肉,疗疮毒。得猪胆汁炙为末,米泔调,灌婴儿月内、目闭不开,或肿羞明,或出血者,名慢肝风。得桔梗,清咽喉。配大豆汁,解百药毒,奇验。
佐温散血中之结。入润剂,养阴血。入辛凉药,行肝胃污浊之血。(宜用头。)
大而结紧断文者为佳,谓之粉草。泻心火,败火毒,缓肾急,和络血,宜生用。梢止茎中痛,去胸中热。节能消肿毒。和中补脾胃,粳米拌炒,或蜜炙用。酒家、呕家、酒痢初起、中满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