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豉虫(豉母虫)的功效与作用_中华本草_豉虫图片_中药材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爱尚园艺 点击 :
物种 豉虫
门类 中药材·《中华本草》
中文名 豉虫
拉丁名 Chǐ Chónɡ
英文名 Weaver
别名 豉母虫
植物界、动物界、其它
分布区域 生态环境: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飞行空。资源分布:他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备注 摘录:《中华本草》;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更多 药材基源:为豉甲科动物豉豆的全虫。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rinus curtus Mots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鲜用,或用沸水烫死后晒干。

《中华本草》:豉虫

拼音注音

Chǐ Chónɡ

别名

豉母虫

英文名

Weaver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豉甲科动物豉豆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rinus curtus Mots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鲜用,或用沸水烫死后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池沼中常在水面旋回游泳,夜间飞行空。

资源分布:他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原形态

豉虫体椭圆形,雄虫长约7mm,雌虫较大。色黑或黄,有光泽。头顶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皱。复眼分离,有上下2对,上方1对,适于空气中视物;下方1对,适于水中视物。触角短小,9节,黑色,但第2节的分枝褐色。足3对,赤褐色,前肢长,中、后两肢短小而侧扁,适于游泳。翅鞘有刻点,尾端略突出翅外。

归经

心;脾经

性味

有毒

注意

内服宜慎。

功能主治

蚀息肉;解毒。主息肉;恶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本草拾遗》:蚀息肉,敷恶疮。

摘录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